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走向(4)

摘要:文化产业是中国正在被开垦的处女地。按照国家统计局指标的设计,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为核心内容而开展的文化经营活动,包括产品和服务。将来这方面的政策是要区分不同情况的:一是经济发达的地方,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的重点;二是中部地区,加快出台各项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三是西部地区,要培育市场,鼓励文化消费,使文化产业逐步扎实地成长起来。

四是我国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原来我们说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现在有的学者提出来是七千年,甚至八千年,最近新出土的文物把我国的文明史又向前推进了两到三千年。这些文化资源如果不被利用,可能就是一个死的资源,一旦被利用起来,产生的效益是相当巨大的。现在资源不仅仅局限在国内,处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上的资源也可以开发出来。所以,在文化资源上,我国比任何国家都有优势。现在有一些项目的开发人员开发的还是很不错的。

五是现在各地地方党委和政府很重视文化产业。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地方政府已经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不自觉变成自觉。原来像文化厅、文化局都是弱势部门,有人形容原文化部的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同志是一个丐帮帮主,过去他经常到这个省或那个省请求支持经费。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我们统计了一下,最近这三年省委书记和省长直接到文化部门来调研的有16个。这说明领导对文化的认识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不自觉变成自觉,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为什么说现在文化从边缘慢慢走向舞台中央。我们统计了一下,现在全国有18个省专门做了文化或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题规划,这些地方的主要负责同志在谈发展时,经常把文化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阐述。正因为有了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有了包括土地利用、税收、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各种基金等方面的支持,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好的政策环境。

下面我想着重介绍一下文化部和北京市近几年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战略合作情况。

近年来,北京市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最近几年,全国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在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是空前的。在这以前,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文化特别是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已经是一种自觉了。北京对于所辖区在规划上进行功能界定,我认为这是特别有必要的。平谷、石景山把娱乐、游戏作为重点,四大城区主要是演艺、娱乐,怀柔、通州是影视、艺术。北京市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除了领导重视以外,还保持头脑清醒,在规划时做得很科学,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这点应该是全国学习和借鉴的。之所以这么肯定北京的这些做法,因为现在在文化产业这方面有点“大干快上”、“一哄而起”的势头,特别是有些地方政府积极性虽然很高,但盲目投资的现象特别严重。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业绩是很突出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刚刚统计的结果,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是围绕文化的核心内容展开统计,到2011年度,全国只有北京市的文化产业达到了支柱性产业的标准,也就是北京市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5.6%。按照以前的标准统计,全国有北京、上海、湖南、云南和广东这五个省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了5%。

2004年以来,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较快的一个板块。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提高。2004年到2008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增长23.3%,2008年到2010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年均增长24.2%,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12.6%近一倍。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