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而不战的“战胜国”:中国参加一战始末(2)
这年3月初,一艘载有500多名中国劳工的法国邮船被德国潜艇击沉。3月3日北洋政府内阁会议决定和德国断交,并提出条件,把这些条件通知了各协约国驻北京公使。这些条件是:
1.庚子赔款中属于德奥部分永远撤消,属于协约国部分暂缓10年偿还。2.承认中国及时将进口关税增加5%。3.辛丑条约和附件中,有妨碍中国防范德国人行动的地方希望能够去掉,如天津周围20里内不能驻扎中国军队等。4.中国对协约国的责任是提供原料和劳工。
7个协约国公使很快答复中国政府,表示原则上赞同中国的要求。3月10、11日,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了和德国断交的议案。3月14日中国政府外交部照会德国公使,宣布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但是没有宣布参战。同日中国政府将此事通告各国使节,并布告全国。随后,中国警察就占据了德国在天津和汉口的租界,海军占据了自战争以来拘留在中国港口的德国船只。但没有取消德国侨民享有的领事裁判权。
美国于2月3日断绝与德国的外交关系后,号召中国和其他中立国也这样做。北京政府要求美国提供一笔贷款作为酬劳。4月6日美国对德国宣战,继而触及到中国政府是否参战问题。北洋政府总统和内阁总理两派势力发生争执。黎元洪和冯国璋一派反对参战,段祺瑞一派主张参战。1917年5月黎元洪下令免段祺瑞内阁总理职务。段祺瑞并不善罢甘休,他唆使安徽、奉天、山东、福建等8省军阀宣告“独立”,并亲到天津组成各省总参谋处,指挥反黎元洪的活动。以冯国璋为首的江苏、江西、湖北3省军阀虽然不附和段祺瑞的行动,但也没表示积极支持黎元洪。
这时黎元洪求助于一向主张复辟、其部士兵头上仍留辫子被称为“辫子军”的驻军徐州的军阀张勋。张勋便以调停为名带“辫子军”入京进行复辟罪恶勾当。7月1日拥出废帝溥仪“重登大宝”,重新称“大清帝国”。黎元洪出走。段祺瑞立即在天津附近的马厂宣布讨伐张勋。7月14日段祺瑞率部攻入北京,粉碎了张勋复辟的丑剧,并成为“再造共和”的“英雄”。引张勋入京以致造成复辟事件的黎元洪只好辞去大总统职,由副总统冯国璋继任大总统。冯国璋8月1日进北京,段祺瑞仍任内阁总理。
本文关键词:
组图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采编二部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携手她时代: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 以农业科技创新之笔,绘就全球食物供应新图景
- 创新发展工业旅游,推动首都文旅高质量发展
- 数字人才需求旺 折射数字经济活力足
- 从“ChinaTravel”到“空箱赴华”:开放新名片背后的政策、服务与文化三重奏
- 1500亿!小包裹连千城,物流脉动彰显经济活力
- 矢志治水兴邦,奏响“安澜有我”的青春交响
- 以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政务服务效能提升
- 周维富:新时代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路径
- 刘东超:以文化为重要支点推动高质量发展
精选视频
【新质生产力】100%还原布料色彩的背后:技术经理人让发明专利告别“高阁”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任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