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挪威奥斯陆会议中心的演讲

在挪威奥斯陆会议中心的演讲

增进相互了解  共创美好未来

吴邦国委员长在挪威奥斯陆会议中心的演讲

(2004年6月3日,挪威奥斯陆)     

尊敬的洛德高所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昨天,我和我的同事从丹麦来到挪威。一踏上挪威这片美丽的国土,我们就深切地感受到挪威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今天,有机会来到奥斯陆会议中心,同各位新老朋友见面,我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挪威人民转达中国人民的良好祝愿。在这里,我还要感谢挪威外交政策研究所为此做出的精心周到的安排。

中国与挪威相隔万里,但中国人民对挪威并不陌生。早在几个世纪前,两国就开始了通商往来。著名戏剧艺术大师易卜生的作品为中国人民耳熟能详,他笔下的娜拉、布朗德等栩栩如生的形象,曾鼓舞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并继续吸引着中国的读者和观众。今年是中挪建交50周年。作为庆祝活动之一,易卜生故乡希恩市的剧团上个月赴北京演出了易卜生的名剧《培尔·金特》,再次感染了中国观众。正如易卜生所说,“少年时种下什么,成熟后就收获什么”。50年来,在两国人民的精心培育下,中挪友谊的种子已经成长为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并结下了累累硕果。

当前,中挪关系呈现全面发展势头。自1996年和1997年,江泽民主席和哈拉尔五世国王实现互访后,中挪关系发展顺利,经贸合作卓有成效。2003年双边贸易总额达到17.6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中国已成为挪威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在环保、航运、造船、能源、渔业、卫生、极地研究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特别令我高兴的是,挪威议会与中国全国人大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双边关系全面发展和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0多年前的中国著名思想家孔子说过,“五十而知天命”。我们对经历了半个世纪国际风云变幻考验、正在走向成熟的中挪关系感到满意,同时也认为,中挪关系还有很大潜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面对不断增多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全面发展双方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们愿与挪方一道,进一步加强两国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对话与磋商,继续增强政治互信,扩大和深化经贸合作,欢迎更多的挪威企业家到中国投资,鼓励两国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加强交流,促进新闻媒体、学术机构、民间团体和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全面推动两国关系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此次访问欧洲,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借此机会,我愿向各位介绍一下中国的情况。

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演进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之前,中国的发展处于世界前列。在此之后,中国渐渐落伍了。1840年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为了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进行了长期的英勇奋斗。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迈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新政策,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历史机遇,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全力推进现代化建设,在短短25年间,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中国经济连续25年保持了年均9.4%的增长速度。25年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473亿美元,现在达到1.4万多亿美元,增长了10倍,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人均突破了1000美元。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25年前,粮食产量3亿吨,现在达到4.5亿吨左右,中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成功解决了占世界近22%人口的吃饭问题。25年前,中国没有高速公路,现在已近3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25年来,固定电话用户从192万户增长到2.6亿户,移动电话用户从无猛增到近3亿户,现在每个月的新增用户仍保持在500万户左右,均居世界第一位。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提高到现在的4033亿美元。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们始终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来抓,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上市,促进企业机制转换,增强市场竞争力。我们注意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再就业工作,妥善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为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同时我们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经济的发展。非公有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已经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社会商品零售环节,政府定价比重由改革开放前的近100%下降到不到4%。资本、劳动力、土地、产权、技术市场从无到有,不断发展。计划、财税、金融、外贸等领域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断完善。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已经形成。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年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8512亿美元,成为世界第四大贸易国。近几年,每年实际利用外资额都在500亿美元左右。目前,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已达近6800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之首。世界500强企业几乎都在华进行投资,有的跨国公司还将其亚太总部和研发中心移到中国。入境旅游人数1978年只有181万人次,到2003年达到9160多万人次。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总体达到小康水平。25年来,城乡居民年均收入,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城镇实际增长了4.1倍,农村增长了4.5倍。人民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人均住房面积,城市居民由6.7平方米上升到22.8平方米,农村居民由8.1平方米提高到27.2平方米。私人汽车保有量近几年猛增到1240多万辆。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镇由57.5%下降到37.1%,农村由67.7%下降到45.6%。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不足3000万人。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社会实现全面进步。以“神舟”飞船、杂交水稻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经过长期努力,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在校大学生人数1978年为86万人,到去年达到1100多万人。全国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在93%以上。城乡居民卫生保健条件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的平均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71.8岁。

——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我们不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也在不断进行政治体制改革。25年前,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就明确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我们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制度,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这些年来,我们在国家领导制度、立法制度、行政管理体制、决策制度、司法制度、人事制度、基层民主制度和监督制约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改革开放以来,除现行宪法和四个宪法修正案外,中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2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国务院制定了670多件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近万件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近500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目前,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中国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依法得到维护和保障。中国已经加入了21个国际人权公约。中国全国人大已经批准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国政府正在积极研究《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涉及的重大问题,一旦条件成熟,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就批准该公约作出决定。这里,我要特别提到的是,今年3月中国全国人大刚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等内容载入了宪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关键是我们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激发了全体人民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中国有13亿人口,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中国要实现现代化,使全体人民都过上富裕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我们确立了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这就是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力争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万亿美元,人均3000美元。我们深知,前进的道路上需要克服重重困难,迎接种种挑战。但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此次欧洲之行,将在这里划上一个圆满句号。在两周时间里,我们飞过千山万水,跨越欧亚大陆,从莫斯科红场到索非亚玫瑰园,从哥本哈根古堡到奥斯陆滑雪台,一路所见所闻在我脑海中交织成一幅令人深思的画卷。

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可阻挡的世界历史潮流。但是,世界并不太平,单边主义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危害加大,各种局部冲突和战争此起彼伏,传统安全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跨国犯罪日益猖獗,南北差距继续拉大。这些挑战和困难需要各国人民共同应对。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国一贯奉行并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共同参与管理,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我们主张世界不同文明和发展模式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睦相处。我们主张加强国际合作,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共创美好未来。

欧洲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始终从战略的高度看待和发展同欧洲国家的关系,重视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中国同欧洲国家之间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相反在事关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有着相同或近似的看法及主张、有着密切的磋商与协作。近些年来,双方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增强,对方关切得到重视,共识不断扩大,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各领域交流成果斐然,人员往来持续增加。应当说,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处在最为活跃、最富有成果的时期。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发展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不仅有利于双方的共同发展与进步,也有利于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我们愿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同包括挪威在内的欧洲各国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欧关系长期稳定向前发展。

最后,让我们以中挪两国建交50周年为契机,携手并进,共同努力,把中挪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推向新的水平,造福中挪两国人民,并为共创世界的美好未来做出贡献。

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