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百家:贯穿百年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

章百家:贯穿百年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

 

2011年5月,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人们参观中共一大代表的照片。中国共产党由1921年一大成立时的50余人发展到目前8000多万党员。本报记者 李飞 摄

参观者正在国博陈独秀、李大钊头像下,抄写资料。本报记者 李飞 摄

章百家

为何是书生救国?

他们以天下为己任

新京报:做这个系列报道时发现,有关中共建党时期的史料匮乏,对早期党员缺乏系统研究,为什么?

章百家:研究党的早期历史比较困难,因为史料不足。共产党那时是秘密的;最早一批党员大都是涉世不久的年轻人,除其中的佼佼者外,一般不会有多少文字材料保留下来。

新京报:还有其他原因吗?

章百家:当然,我们过去对这段历史的研究也比较粗,对群体研究也不够重视。经过这次建党90周年的活动,许多人对最早一批党员群体发生了兴趣,这种情况以后会有所改变。

新京报: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党员,几乎清一色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为什么会这样?

章百家:这是必然的。中国近代社会变迁和阶级结构的变化,到二十世纪初期有两个很显眼之处,一个是工人数量的增长,特别是产业工人,另一个是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

新京报:为什么第一批党员中没有工人?

章百家: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参与政治活动相对较晚。那时,工人劳动时间长,生活苦,文化水平低。

新京报:当时知识分子群体又是怎样的状况?

章百家:20世纪初,中国废科举办学堂,辛亥革命后新型学校开始普及,新型知识分子群体迅速扩大。

新京报:他们参加革命,仅是受新式教育影响?

章百家:影响是综合的。当时中国是一种时代变迁的混乱,一种新旧杂合的混乱。

辛亥革命除推翻皇帝、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之外,还要注意的一点是中国开始萌生现代政党政治,各种各样的政党出现了。

新京报:这些政党对新型知识分子也有影响?

章百家:是的。不过,那时鱼龙混杂,大多数所谓的政党恐怕还属旧式的会党、帮派之类,只有少数组织有比较明确的政治主张、比较符合现代政党的特点。

此外就是报纸、印刷的迅速发展,这些对于人们知晓天下大势,对新思想的传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的发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如果没有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没有辛亥革命开启的革命潮流,没有新文化运动,那是不可能的。

新京报:也就是说,这是由历史所决定的?

章百家:是的,中共最早一批党员以新型知识分子为主,确实是由特定的历史环境决定的。中国正处在决定前途命运的当口,要救国救民,必须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热情和决心;而要理性地进行选择,还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就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大部分是青年知识分子的原因。

为何他们如此反叛?

整体思潮就是求变

新京报: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章百家:他们在民族危机中长成,新式教育开阔他们的眼界,加快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的形成。传统的民族主义与对王朝的效忠分不开,而现代的民族主义关注的是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

新京报:他们都很反叛,是不是说明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对他们影响越来越弱?

章百家:接受新思想当然是对传统的一种反叛,但如果看得绝对,那就失于片面。那时候,老一代的人思想其实也在变。尽管他们自己无力探求新知,或者说不愿改变自己信仰,但并不反对下一代人做出自己的选择。

新京报: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点。

章百家:是的。有一位老同志曾对我讲:“我们父辈那代人对我们思想上的约束,要比我们对你们的束缚小得多了。”

我们现在提到那个时代常常是简单化的,只讲这一面或那一面,而实际情况非常复杂。从二十世纪开始,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是求变,许多守旧的人,思想总体是保守的,但也尝试着接受一些新事物。

他们面临何种挑战?

四重任至今未完成

新京报:这些年轻的革命者是否要面对非常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

章百家:是的。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这个复杂性超过了许多国家从传统向现代转化过程中所遇到的情况。我认为,这一百多年其实就是在做四件事。

新京报:哪四件事?

章百家:第一件是实现现代化,如果从洋务运动算起,到现在还没有完成。

第二件是争取民族独立,这是一个阶段性目标,从长期看就是要恢复大国地位。

新京报:这件事已完成了。

章百家:中国现在可以说已跻身于世界大国的行列,但还面临很多挑战。

第三件是实现国家统一,这有两个含义,一是收复失地,一是完成国家的内部整合。这个问题自1840年以后就出现了,到现在台湾问题还没解决。

新京报:最后一件是什么?

章百家:第四件是社会革命,传统意义上的革命只是改朝换代,而社会革命则是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改变原有的社会结构。1949年之前,社会革命以阶级斗争为主要方式。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的改造社会。

新京报:这件事是否完成?

章百家:从广义的角度看,中国的社会革命仍在继续。1978年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之后,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实现,进行现代化的社会转型。

俄国革命带来什么?

一声炮响送来马列

新京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关注俄国革命?

章百家:首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人对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中国人本来是学西方的,但辛亥革命后照搬西方的议会制度,搞得乌七八糟。一战爆发更使国人看到西方社会的矛盾。一战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中国人觉得西方所谓正义和民主全是假的。于是,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关注俄国的经验。

新京报:所以我们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

章百家:这是一种历史大写意。其实,十月革命的影响并不那么直接。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不久,又出现了十月革命。

这引起李大钊思考。他认为,二月革命没解决民主问题,所以有了十月革命;中国虽然有辛亥革命,但也没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中国也需要再一次革命。他还敏锐地发现,十月革命建立的是工农政权,这是一条新路。由此,中国人改变了学习的榜样,从学习西方转向学习俄国革命。

新京报:共产国际的影响也很大。

章百家:共产国际成立后不久,陆续派人到中国,他们把俄国革命的一些情况告诉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我们看到,这批人的思想发生明显转变正是在这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当然同这种直接的接触有关。

他们的到来,对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

它为中国打开了窗

新京报:为什么第一批中共党员在思想上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章百家: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其他任何思想理论都提供不了的东西:以阶级斗争为武器进行社会革命,这是中国传统思想中没有的;反对帝国主义及其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这是马列主义独有的,而其他西方思想中根本没有的;还有就是怎么组织坚强的革命党,这基本是列宁式的。

新京报:在信奉马列前,为什么很多早期党员会信奉无政府主义,后来又放弃了?

章百家:因为无政府主义也讲阶级斗争,但它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反对建立任何政权,这使社会革命根本无法进行。

新京报:后来说,他们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他们果真那么坚定吗?

章百家:从个体的角度看,情况当然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坚定,有的人则不那么坚定。但从总体看,当时人们都在选择。当时大家都觉得中国这样下去不行。出路在哪里?大家都在寻找。

新京报:为什么有人对“马列”后来不坚定了?

章百家:认同马克思主义的人也有两种情况,一种人更多地是把它作为一种学理来研究,并不真打算付诸实行;另一种人是真正的革命者,他们要寻找救国救民、解决中国问题的思想武器,并打算身体力行。

新京报:这会影响他们对革命的最终选择?

章百家:前一种人遇到危险就打退堂鼓了,而后一种人则作了舍生取义的准备。革命的过程就像大浪淘沙,最初这50多人有的成为坚定的革命者,有的在生死关头叛变了,也有的受不了残酷的政治斗争就脱离了。

新京报: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到底产生什么作用?

章百家:主要是对中国人的启示作用。因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马克思生活的文化背景、社会结构并不一样。在理论上钻特深未必就能理解中国的问题。

新京报:有怎样的启示?

章百家:其实,在中国真正起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国情和革命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经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作用,就像突然打开了一扇窗户,看到了以前没有看到、没有想到的东西。

新京报: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发展速度那么快?

章百家:这也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很大关系。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开始就注意工农的作用,采取了任何其他政党所不可能采取的办法,他们深入中国工厂、农村,发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我们看到,大革命到来之后,党员的成分就和早期有很大不同了,工人、农民成分的党员所占的比例迅速升高。中国共产党以工人农民为基础,才能真正在中国社会扎根,获得生机与活力。

1921给当代哪些启示?

对国家前途要有担当

新京报:我们现在重温最早那批党员,他们对现在的党员又有哪些启示?

章百家:最重要的是理想、抱负和奉献的精神,这是今天特别值得提倡的。那时候参加革命没有牺牲精神是干不了的,都是提着自己的脑袋闹革命。

新京报:那批党员为什么都极具理想主义?

章百家:这和他们的文化底蕴有关,他们继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优秀品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有“士可杀不可辱”,“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所以,那一代人特别有理想的追求,而一旦确定了自己的信仰又特别坚定,富于牺牲精神。

新京报:时代不同,党员还有必要学习那些品德吗?

章百家:时代虽然不同,但那一代人身上所具有的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怀仍是我们要继承的。

新京报:为什么?

章百家:既然叫共产党,就要为人民谋利益,要对国家的前途有担当,这是最基本的。从今天的角度看这些人,他们的精神对我们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新京报:你是说历史任务还未完成?

章百家:百年之前已开启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中华民族要实现自己的夙愿还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和奉献。

【对话人物】

章百家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

【对话动机】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我们策划了“重返1921”系列报道,通过寻访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再现他们的青春、故事和足迹。今年5月4日,报道从中共一大开始,并将49名党员的个性、激情与信念,一一展现在人们面前。在这50期里,我们感受到年轻革命者纯粹的理想,以及他们将中国推向光明时所留下的血与汗。

如今,在这系列报道的最后一期,我们换一个角度,从一个群体的高度来观察他们。我们专访了党史专家章百家,请他分析,那批革命者所受的教育、身处的社会环境、地域的分布对中国革命的作用和影响;还请他回答,现在的党员和青年应当从先辈身上学些什么?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