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时,原籍山东高唐,生于河南开封。1955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森林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生态学与系统学系博士学位。1990至1998年任植物研究所所长。从事高山、高原、荒漠与草原植被地理研究,长期从事植被生态学研究:(1)揭示了我国荒漠区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2)提出关于青藏高原植被在“高原地带性”与高原对中国植被地带分布作用的重要论点;(3)提出了较完善与规律性的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带系统与类型;(4)发展群落生态分析系统并提出了信息生态学的概念与结构,对现代生态学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5)采用信息科学先进手段与理论将中国“气候―植被关系”与全球生态学的研究推进到国际先进水平。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主持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植被数量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北方草地主要类型优化生态模式”及“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反应模式研究”的主持人;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生态台站网络系统研究”草地生态系统与生物分中心负责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的生物学基础”的主持人;以及中国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研究项目等的课题负责人。迄今为止,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中文专著4部《中国植被》(合著)、《新疆植被及其利用》(合著)和《毛乌素沙地乔灌木立地质量评价》(合著),《信息生态学研究》(合著),其论文被国内外学者多次引用。曾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