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104年来,我们党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如今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本文从四个维度阐释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深层逻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彰显理论伟力,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诠释为民情怀,以自我革命淬炼政党本色,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大国担当。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104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经成为拥有10027.1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从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新时代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洪流中,铸就了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优势,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从党的百余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田园景色(2025年5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指引中国人民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提出“六个必须坚持”,概括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之所以能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也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厚土壤。”面向未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重要的就是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深入研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问题,深刻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闪耀出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芒。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团结带领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团结带领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迸发出强大创造力量,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永不脱离群众,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党的十八大以来,“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经济总量稳步攀升,2012年至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34.91万亿元,人均GDP从39771元增长到95749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10元增长到41314元,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12年到202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30%提高至60.2%,更多家庭实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2012年至2023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7.88亿人增加到10.66亿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从1.52亿人增加到2.44亿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从1.9亿人增加到3.02亿人。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2024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岁,公共卫生体系在守护人民生命健康中展现出强大韧性。这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深刻彰显了我们党一脉相承的人民立场、一如既往的赤子情怀、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敢于为民担当尽责,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