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君子之德提升心
有人会问,在一个现代化的法制社会中,君子还重要吗?我说很重要。我们社会其实一直有两条线,法制是社会文明的下线,是面对集体的;道德是社会提升的上线,是面对个人的。当我们行为伤害了大多数人利益,已经低到下线之下的时候,法律会出来说话,就是我们说的维护公民的自主权益,维护公民的法律主张。但是每个人可以靠君子之德提升心灵,更上一层去触及自己的幸福感。法律和道德保护的是两个标准,法律保护全社会的安全感,道德提升了全社会的幸福感。有的时候,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雪中送炭,还有锦上添花。锦上添花就是用道德去提升每个人的幸福,去构筑整个社会的幸福。从这点讲,君子之德是中国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它并不靠一种外在的灌输而靠内心的唤醒,它不以时代的变化和迁徙而淡化,反而在穿越流光,看到一个繁盛的跨世纪的物质文明社会的时候,会在我们的内心更温暖更坚强。
所谓君子之德,就是我们心里面可以秉持的一种人格依靠。那么,何谓君子?君子的道德是什么?孔子的回答又很简单,君子道者三。然后他还很客气,说我无能焉。我做不到。君子只不过有三种道德,那么这三者是什么呢?他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区区三条,12个字,简单吧!但我们往往一辈子也未必能做得到。仁者不忧是什么?孔子说是“爱人”,无非就是真心实意地对别人好,有一种内心善良的能力和愿望,真心实意去善待他人。智者不惑是什么?孔子说是“知人”,就是真正地了解和懂得他人。大家说,了解别人容易吗?了解别人比了解一个学科要难得多。这个世界上最难看清的就是人心上的纹路,人的下一个时刻的愿望,人心中哪些真正的秘密。所以,什么是好的团队领导者,就是贴近人心,能够知道他人真正向往的东西是什么。我现在问问大家,我不说你去了解你的团队,我就问你两件事,第一你了解你自己吗?第二你了解你身边那些挚爱亲朋吗?这两个问题不一定每个人都回答是。
我们先来说了解自己。一个人真要做到宠辱不惊,不是容易的事。我们都知道韩信当年胯下之辱,受还是不受?韩信对他的人生未来有着充分的自信,知道如果拔剑意气呈一时匹夫之勇,他的命就了在这儿了。但是,未来他可能会帮助汉高祖刘邦决胜于千里之外。终有一日,他会实现自己生命最大价值。所以这个时候,受辱就受辱了,他可以坦然地昂首而去。等到真正大定天下的时候,面对当年侮辱他的人,他怎么做?我们一般说,那还不杀了他们?韩信却大宴宾客,把他们请来,待之为座上宾。大家想想,这是什么气度?这就是一个人在生命低谷的时候,也能够正确评价自己。
而人在光环、鲜花、掌声之下,正确评价自己往往比受辱的时候要更难。人人渴望成功,但成功的秘密是否全在于自己的能力?扁鹊与华佗齐名,是天下神医,但他真正的神奇不在于医术,而在于他评价自己时准确的尺度。魏文王有一次召见他,说我听说你们家弟兄三个都学医,你已经是名动天下的神医了,而那弟兄两人默默无闻,我想问问他们是怎么学的?扁鹊想都没想,应声而答,说我们家弟兄三人,以我大哥医术最高,二哥其次,我最差。魏文王大惊失色,说怎么会呢?你名动天下,他们俩一名不名,怎么回事呢?扁鹊说,因为我大哥治病,可以治病于未起之时,他一望气色,就知道你身体怎么回事了,所以他就可以给你下药调理,在病没有发出来的时候,就给治好了。因而,大家以为他不会治病,他就一点名气没有。我二哥会治病于初起之时,比如说你最后会闹成肺炎,但当你开始咳嗽感冒的时候,他给你治好了,大家就认为我二哥只会治小病,他就名气止于乡里。至于我,因为医术最差,所以我只能等到一个人病入膏肓、奄奄一息,我再下虎狼之药,起死回生,大家都以为我妙手回春,是天下神医。其实,你想想,像我大哥那样治病,一个人元气丝毫不伤;像我二哥那样治病,元气刚一破损,就又补回来了;像我这样治病,命是捞回来了,但是元气已经大伤过半。所以,我的医术远远不如我两个哥哥。这个故事,其实所有的成功人士都应该记在心里,就是当你哪怕像扁鹊一样名动天下的时候,还能看到这中间的偶然因素!还能正确估价自己!什么是智慧啊?《老子》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叫做“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立,自胜者强。”也就是说,了解他人、打败他人,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一个人有自知之明,做一个可以自胜的强者。所以智慧是什么的?就是首先知道自己是谁。
咱们再来看你了解身边的亲人吗?我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对渔村的夫妻,少年结发,恩恩爱爱。妻子每天把鱼的中段洗干净,或者红烧,或者清蒸,做得好好的,给先生端上去。她自己就在厨房里面胡乱吃鱼头、鱼尾就完了。日子就这样日复一日过去了几十年,儿女都长大成人,老夫妻暮年相对,坐在黄昏里。有一天这个老先生喟然长叹,他说我这一生都没有给你提过什么要求,现在都老了,就想你什么时候能给我做一顿红烧鱼头吃?他说你看我最爱吃的就是鱼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娶了你以后,就再也没见着过鱼头了。他妻子一听眼泪就下来了,她说我从做姑娘的时候起,就认为天下最好吃的东西就是鱼肉,她说就是因为爱你,我这一辈子都把鱼的中段给你一个人做了,吃了一辈子我不爱吃的鱼头,我从来不知道你是爱吃鱼头的。其实这样一个故事,很像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情景。我们往往以自己的方式去爱着别人,而不是以别人所需要的方式。你去想一想,比如说父母爱孩子,但有多少父母逼着孩子报了所不喜欢的志愿,但父母认为这样孩子会有出息,让他去圆自己的一个梦。
所以说,在这个世界上,懂得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懂得是比爱还要难的事情。了解人心比了解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知识都更加艰难。但我们一一懂得并且穿越之后,为的是什么?为的是仁者不忧,让我们的内心更加的仁厚、宽广。仁厚是什么?孔子认为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想在这个世界上树立自己,那么就用这样的心去树立别人;要从离你最近的地方,假以援手,帮助别人。这就是仁义的方法。就这样简单,但我们能够做到吗?
真正的仁爱,有时候不过是举手之劳。英国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19世纪末的时候,有一位英格兰议员去苏格兰做一次重要的演讲。车子到了苏格兰乡村,突然天降暴雨,车子陷在泥泞里,他急得跳脚,可车怎么也出不去。下去推车,也没有用。一个过路的小伙子见状就跪在泥里,往车底下垫木头垫石头,从自己家拉来大牲口,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这个车子给弄出去了。议员很感动,想给他一点报酬,小伙子淡淡地拒绝了。他说,我不要任何报酬。议员说,这样吧,我来资助你一个心愿,有什么愿望,我一定帮你做到。小伙子说,我这一生就想做一个医生,但是我们家太贫穷了。议员说,那好吧,你去考医学院,如果你考得上,我一直资助到大学毕业。这个小伙子果然以很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医学院,这个议员也履行了他的诺言,资助他完成了学业。至此,这个故事看似结束了。又过了几十年,到了上个世纪初,温斯顿・丘吉尔在摩洛哥得了急性肺炎,什么药都治不好。大家四处找药,突然发现,有一位医学天才叫做亚历山大・佛莱明。这个医生刚刚发明了一种新药――盘尼西林。大家找来了盘尼西林,把丘吉尔的病奇迹般地治好了。几年之后,丘吉尔成为英国首相。发明盘尼西林的亚历山大・佛莱明,恰好就是当年苏格兰乡村的那个小伙子,而那个资助他完成学业的人恰恰就是丘吉尔的父亲。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说,当每个人的内心都抱着一种善良愿望的时候,很多这种善良的举手之劳会让我们之间变得更温暖一点。其实仁者不忧,就在于你自己的胸怀有多大,能怎么去帮助他人。一个人胸怀宽阔有什么好处呢?忧思、忧烦、忧虑,这是世界上客观存在的,但是主观更仁厚一点,外在的这一切就显得相对小了一点。大家想一想,主观跟客观真的有这种相对值吗?如果我问大家,你划个一寸长的口子,这是生命的大伤还是小伤?很难界定,要看这个口子划在什么人身上。如果一个十几岁娇滴滴的小姑娘身上划了一个口子,她可能会哭哭啼啼两三天,可能不停照镜子上药。这对她来讲就是一个大伤。如果一个粗粗拉拉的大小伙子在打着篮球的时候,不小心腿上划了个口子,可能到打完球他都不知道。这个世界上一寸长的口子是什么?我们想想,可能是职场的失意、情感的背叛,财富突然之间散去,或者说人生中种种的困惑。你把它看成是生命中一条一寸长的口子,它对你是大伤还是小伤呢?这就取决于你主观的心灵究竟是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还是一个粗粗拉拉的大小伙子,这一点靠仁爱可以做到,让自己的心智很宽阔。
《庄子》开篇就是《逍遥游》,写了这样一种大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这样一个北海中的大鱼,“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这样的大鸟,怒而飞,扶摇而上九万里长空,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而后乃今将图南。你想想,这是何等辽阔的天地气象,心中有如此一种宏阔的大志,超越整个人间的沧海桑田,想要飞到南海去实现它的大志向。但是这个鸟在天空中飞跃的时候,会受到地上很多生物的耻笑,都是什么生物呢?蜩,就是知了;学鸠,也就是麻雀。所有的这些小东西,唧唧喳喳地笑话它。小东西们说什么?说我“翱翔于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这话说得很传神,说我可以翱翔在蓬蒿之间,这也就是飞翔的极致了。我能活成这样,很好啊,所以它说“彼且奚适也?”,它说你看那个傻东西,干吗去啊?真不能理解。大家想想,这像不像我们今天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永远只有麻雀笑话大鹏鸟的时候,没有大鹏鸟笑话麻雀的时候。为什么呢?第一,大鹏鸟没有那个闲工夫,它还有太多的正事要干。第二,大鹏鸟绝对没有心思跟麻雀去斗嘴,它要是跟麻雀吵架,实际上对它就是一种贬低。所以,为什么说沉默是金,就是这一生,当你真正有一种仁厚的情怀,可以知道人间从北海到南海有太多事情要做的时候,你就会理解,什么叫仁者不忧。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会说“犯小人”,有人嘀嘀咕咕,有人流言蜚语,无非就把他们看作是知了和麻雀就是了。他不理解你的心情,议论一下,那又怎么了,你犯得着非要跟他去较一个死理,说说我心里到底是怎么回事吗?孔子说,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一个真君子,行动上要非常敏捷,语言上木讷一点没什么坏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把你要做的事做好,然后再淡淡地说一句,不要先说而后做。我们想想,这个标准其实修正了传统的一些看法。过去我们把学习称为头脑风暴。我们认为,能够导致人思维改变就已经是好的学习了。其实不然,在今天这个社会里面,我们必须要用行动去改变环境,改变百姓的心态,完成这样一种深层的和谐的构筑,才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所以,怎么能做到仁者不忧呢?就是我们不仅学习着,我们还要行动着;我们不仅在改变着自己,我们也在改变着社会。
当然,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我们谁都不免会受到他人言论的干扰,这个干扰最后就有可能改变你,过了别人所希望的一生。我们想想,每一个人外在看起来都差不多,人人要学习,学习以后要就业、成家、结婚生子,上有老下有小,然后过完这一生。一日三餐,日出而作,日暮而息,但这只不过是一种活着的轨迹。生活生活,在于你的心灵中还有一种生命的愿望,它生生不息,一生让你坚持。叩问内心,我们的生活是只活成了一个外在的生存?还是坚守着内心的生命?有生命愿望的人,才能够做到不受外在改变。
我听过一个小故事,说得很有意思。他说两个朋友打赌,有一个朋友跟另外一个人说,你信吗,人的行为都会受到外在干扰,别人一多说你就会改变。他说不信在你们家挂一个鸟笼子,我敢担保,不出一个星期,你就会养鸟的。那个朋友说不可能,我从来不养宠物,我也没有养鸟的想法,我挂个笼子就非得养鸟啊?他不相信,所以就在自己家挂了一个笼子。结果从当天开始,来看他的人,都不关心他了,第一句话都说,哟,你养的鸟死了?他说我没养过鸟。人家问,那你为什么挂一个鸟笼子啊?他说,说点别的不行吗?不行,这人就老看这个鸟笼子。第二天再来的朋友,跟他说,我给你带了本养鸟的书,你要是再养鸟的时候,你就按着这个养,就不会死了。第三天再来的朋友说,我给你带了鸟食了,你下回给他喂这个,我告诉你怎么喂。第四天就开始有人不停地给他送鸟了,说别伤心啊,不行就赶快养个鸟吧,老挂着个空笼子看着多难受啊。没到一星期,他一想,我还是自己先养上鸟吧,要不然别人老问这件事。这就是说,我们有很多人只不过是遵从了世俗的愿望,最后去做了一件大家认为应该做的事,但那不是自己内心的想法。《庄子》里面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境界,说一个人假如能够做到“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誉就是赞誉夸奖,一个人全世界都在夸你,也不再往前走一步)、“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全世界都在非难责难说你不好,我内心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沮丧),那就能“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这样,就能做到内外之分,在光荣和失落的时候都知道自己是谁,做到这样,也就够了。
那么,孔子为什么会有第三个标准?什么叫做勇者不惧啊?在一个和平时代里面,我们还需要经常面对危险,要拔剑而起吗?其实在今天,我们说的更多的勇敢来自于心灵之勇。孔子对子路说了这个世界上的四种勇敢:在水中穿行不避蛟龙者是渔夫的勇敢;在陆地上不怕犀牛、猛虎、野兽是猎人的勇敢;白刃相交于前,视死若生,大义凛然,是烈士的勇敢;还有一种泰山崩于前而不惧,生活中突然遭遇变乱,内心坚定沉稳,能够洞悉是非、穿越苦难,这是君子的勇敢。所以,要少安毋躁,我知道会怎么样。它告诉我们,当你炒的股票突然暴跌的时候,当你身边非常好的老朋友突然之间背叛的时候,当你在工作上出了一个大纰漏的时候,这时候需要一种心灵之勇,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用从容的智慧,用处变不惊去面对难关,难关一定会过去。
很多时候,勇敢不见得是武艺高强的人逞一时之勇。真正的勇敢,内心的定力大于外在的技巧。《庄子》里有个庖丁解牛的故事。解牛的庖丁,在表演的时候,拿着刀,哗然响然,奏刀豁然,他在解剖牛的过程中都能够合上音乐的节拍。然后君王就问他,说你为什么能够把牛解成这样啊?他说我技乎极矣,因为心中有大的规律,不仅仅会简单的技巧,一个很差的厨子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为什么?因为他在那儿剁骨头,刀很快就崩了;一个好厨子,一年才换一把刀。为什么呢?他是在割肉,不是在剁骨头,这个刀就会很好用。而我手里这把刀,用了十几年,还像全新一样,不需要换,为什么呢?因为刀很薄,牛身上有肌理,我能够以这么薄的刀进入它各种的骨骼里。所以他说这不是一种技巧,而是我眼中目无全牛,我看到的都是它的纹路。这是什么?这是一个人真正用智慧去提升了他的技巧。生活中,我们往往要靠一种镇定的勇敢,把无技巧的事情变为一个大胜的格局。
我们说今天的物质文明这么发达,大冬天的,现在房间里面有暖气,我们穿得很薄也可以了;大夏天的,外面烈日炎炎,屋子里头有空调,有冷气,你也热不到哪里去。到春节的时候,桌上的蔬菜有大棚里反季节的蔬菜,不再是白菜萝卜了,所以四季时光已经开始变得含混了,所以我们的心对于外界的感知也就含混了很多,我们不再有从容的心去细腻感受。我们会感觉现在的日子有时候过得很粗糙,这其实是因为大家少了一种心灵的仪式,所以,我们要能够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春花秋月,体会每一段流光给我们的感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