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社会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分析与思考(5)

 

“十二五”规划建议有很多“新话”:

一是建议一开头就用“三个时期”讲出我们面临的实际。“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抓好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三个时期虽然过去都讲了,但是连在一起讲还是第一次。

二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次特别提出来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实际上就是说我们已经长期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总的来说,我们现在经济上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现在产业结构是一产不稳、二产不强、三产不大。所谓“一产不稳”,就是农业比较薄弱。像今年遇到风险、灾害、水利问题很大。一方面今年农业是好的,粮食总产会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增产近两百亿斤(去年是10616亿斤,今年可能达到10800亿斤),农民收入能增加五、六百块钱,达到五千七、五千八。但是总的来说今年费了很大力气,洪涝灾害比较严重,全国死了四千多人,有20多个县城以上的城市淹掉了,所以农业不稳。“二产不强”指的是我们现在是工业大国,但不是一个制造业强国。“三产不大”是指全国的三产还只占GDP的百分之四十多,连“十一五”定的目标都只能及格。我们城市化跟第三产业特别是跟生产型方面的服务业搞不起来有关。

三是要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特别提出城市群。我们国家这些年城市化发展很快,城市人口已经超过6亿,但是中央文件把城市化的方针讲的不透,若干年前都是严格限制大城市发展,主动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这一次关于城市化专门提出完整的方针是:完善城市化布局,要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么完整的城市化方针以前都没有,特别是这次还提出来城市群。以前我们只讨论工业化,城市化却少之又少,一直到这一次才有这么一个明确的说法。这些年我们只开农村工作会议,不开城市工作会议,其实城市问题、城市管理、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很多问题需要讨论。

四是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十七届三中全会没这句话,这次专门加了一条。以前我们的乡镇基层干部被农民叫“三要干部”,要钱、要粮、要命(计划生育)。现在这三个都不要了,粮食没有问题了,农业税也免了,计划生育大部分地方也没有问题了。现在是“一要”,就是要地。但是中央把十八亿亩红线划定了,现在有人想出一个馊主意,拆农民的房子打造新农村,就是把农民的房子整村、整乡地拆,据说山东有个县是把整县的农民房全拆了,叫农民全住到楼上去,把宅基地腾出来改造,改造完的当地用不了,腾出来的指标转到北京郊区、上海郊区、济南郊区进行指标调换,这个风气在好几个省市相当严重。我们也去调查过了,农民说现在拿着镰刀、锄头上楼不容易,养鸡养鸭又养不了,光靠种点粮食肯定养不活,而住楼房生活成本更高。现在很多地方还介绍农民住楼房,引起的群体事件很多。

五是在十七大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的“改善民生”前加了“保障”二字,变成“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跟经济方式转变结合起来了。“改善”是提高的意思,加了“保障”,保障就是政府对一些困难的弱势群体的教育、医疗、养老这些基本的方面提供社会保障,城乡全覆盖。

六是“十二五”规划建议没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提不是说经济不重要了,但肯定有原因。另外历次中央的五年计划都要讲指标、讲数据,这次文件没有数据。十六大提出要在2002年的基础上到2020年要翻两番,十一个五年规划还是用这句话。按照经济发展来说是早完成了,因为2002年是一千美元翻两番就是四千美元,今年中国已经实现四千美元了,北京已经一万多美元,提前十年完成了。所以我们的经济成绩比我们的规划差得不是太大。当然“十一五”规划还有一个指标就是碳排放要减20%,这次这些数据都没了。当然2011年人代会上发改委拿出五年计划还是会有具体数据,但是总报告就是中央的建议里这个提法没有了。当前要解决的问题是社会问题、社会建设,当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是主线,所以经济发展还是要的,但是逐渐会偏离现在的以GDP为指挥棒,因为我们到了这个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还很大。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