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社会结构跟经济结构一样,是由若干个子结构组成的,其中包括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组织结构和阶层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经济结构变化的推动下,我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是就业结构发生变化。1978年,我们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就业状况是一产占70.5%、二产占17.3%、三产占12.2%。就是说1978年,我们工农业总产值已经超过70%,但是就业只有不到30%。到了2009年,我们一产占38.1%、二产占27.8%、三产占34.1%。按现在国际上的标准,我们现在全国还不到工业化国家,当然北京已经到了。
成为工业化国家至少有三个条件:一是农业总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里低于50%。这个我们没问题。二是就业条件,在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里,一产的劳动力低于50%。我们1997年就达到了49.9%,2009年已经到了38.1%,北京、上海都低于20%。三是在城乡结构里,农民占城乡居民的比重低于50%。我们的城市化率2009年是46.6%,今年也不会超过48%,所以到今年为止还不是。就城乡结构来说我们北京、上海是肯定达到了,都超过80%了。
二是城乡结构发展很快。2009年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6.6%,平均每年提高0.91个百分点,这几年都超过1个百分点。
三是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变化。我们已经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结构,转变为“十大阶层”了。而且我们的中产阶层或者中等收入者阶层已经达到相当的比例。
上面这三个结构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年来,我们由原来的农业国家变成工业国家,由原来的农村社会变成城市社会,由原来的传统社会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
第二,当前中国的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十五年。
根据国外一些研究材料的对比,我们测算出,当前总的社会结构大约滞后于经济结构十五年。有人问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怎么落后了十五年?不是指1978年以后这三十年落后了十五年,而是从50年代开始到现在落后了十五年。那时,我们实行了计划经济和现在这一套户口制度,把城乡分割了。1978年,我们二、三产业已经占GDP的70%,但是劳动力只占30%,农村农业的劳动力还占70%,长期不搞农转非,当时的城镇化率是17.9%。所以1978年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已经严重的滞后于经济结构。这些年我们经济体制改革了,社会体制相当一部分政策没有变或者变得不多,所以把这个差距拉大了。
以就业结构为例,我们工业化现在已经到工业化中期阶段,按照国外的研究,二三产业的职工应该占到总劳动力的84%,现在欧洲、美国农业劳动力只占5%,而我们现在还占38.1%。我们2009年二三产业的职工只占61.9%,差了22个百分点。如果不改革,按过去三十年的变化来说,我们每年能够增加1.03%也需要二十年才能拉平。
以城市化为例,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化应该达到60%以上,现在好多发展中国家都是60%以上,全世界的平均数也在50%以上,但是我们2009年的城市化率只有46.6%,差了13.4个百分点。按过去三十年的情况看,城市化率每年增加0.91%,需要14.7年才能达到。
再以阶层结构为例,工业化社会的中期阶段,中产阶层应该达到40%以上,但是我们2009年就是24%左右。按过去的情况,如果每年中产阶层的规模增加1%,需要17年才能达到。
综合来说,全国经济结构跟社会结构的差距大约是15年的水平,长三角差5到8年,北京大致在5年左右。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好几个方面要进行社会体制改革,这将会加快改革步伐,缩短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距离和时间。
第三,经济结构跟社会结构存在的严重差距导致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
从理论上分析,经济结构跟社会结构存在着严重差距是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的不协调,产生了许多经济矛盾、社会矛盾的结构性问题,长久解决不了。经济跟社会两个基本结构就像我们造房子一样,基础、四边柱子是钢筋水泥,但是上面的梁、天花板是塑料结构,这样的大厦极其尴尬。五中全会提出“顶层设计”的概念,就是我们的总体设计不是一个完整的材料一样,现在这个经济基础是好的,但是我们间隔方面产生的问题很大,现在还没有把社会体制、文化体制、政治体制跟经济结构一致起来,这就是产生当前问题的原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