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布莱尔:全球化世界中的机遇与挑战(2)

托尼·布莱尔:全球化世界中的机遇与挑战(2)

从我的经验来看,要想理解一个国家,不能光看他的政治宣言,也不能光研究他的经济数据,测量他的产出,要想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方法是去深入了解它的文化、它的传统,它的各种对其社会和国民产生影响的特性。因此,中国表现出良好的意愿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将大大促进东西方关系的发展。我没记错的话,中国应该是有60个民族,其宗教信仰的多元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历程,不仅对世界有重大意义,而且会产生很多供我们研究和学习的东西。同样,其他国家的宗教信仰如何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的经验,也同样非常值得中国去研究和了解。

对于西方的我们,以及对于中东、远东和中国的人们而言,我们面临着同样的挑战,那就是如何确保宗教信仰只发挥造福于人类的作用?对于实现文明内部以及文明之间的和谐,我想提出以下七个方面的建议。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宗教信仰的作用,鼓励宗教信仰更真实地表达其核心作用,因为宗教信仰最重要的作用是价值观的缔造,而不是要形成意识形态。宗教引导人们相互关爱、友好合作;通过友爱和同情,使社会更加有效地运转,实现更深的和谐。我们可以考察一下那些最伟大的宗教,你会发现他们对宗教的虔诚和对上帝的敬爱,通常体现在邻里之间的友爱上,比如他们会说:“爱邻如己”、“推己及人”,或者“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所有这些情感上的共鸣,在大部分宗教都有共性的表达。孔子是一位哲学家而不是神学家,他曾经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发现宗教信仰和哲学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信仰体现价值观,可以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宗教还激励强烈的慈悲心和勇气,这些才是宗教的本质所在。因此,宗教的本质并不是那些仪式,那些教义,那些抽象的神学理论,虽然这些也非常重要,但是说到底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感情。

第二点,我们要反对把宗教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不要因为一种宗教信仰而去反对其他的宗教信仰。当然,一个基督教徒肯定会虔诚地信仰基督教的教义,而穆斯林也肯定会坚信《可兰经》里伊斯兰教的教规。每位信教的人自然会根据宗教信仰确定自己的身份,而且对自己的信仰笃信不移。虽然我自己是基督教徒,并认同这个身份,但是我并不会因其他宗教走的是不同的救赎道路,而看不起他们。我认为在上帝面前,我们要谦卑,不要自以为是。因为我们希望自己的信仰得到尊重,所以我们就一定要去尊重他人的信仰的自由和权利。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