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巨大而多样的高等教育系统使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在年龄适合上大学(college-aged) 的人口当中,大约三分之一的人有大学学位,他们当中的三分之一则继续攻读更高学位。此外,美国的高等教育机构还特别欢迎女性、少数族裔和低收入家庭背景的学生入学,也欢迎那些年长者和已经成家立业的人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学习。
美国大学的第二个特征是,它们的研究范围极为广泛,从纯理论到可以立竿见影的极其实用的领域,都有人在研究。早在19世纪后半叶,康奈尔大学就是此项潮流的开拓者,它的课程中既包括传统的古典研究,也有意地引入了很多应用学科,例如农学、现代语言与文学以及科学和工程学。康奈尔在知识领域上的广泛性使它具有了鲜明特色,并因此被称为“第一所真正的美国大学”[9]。正是由于这里是多学科的交汇之处,才使胡适完成了从农学到哲学、文学和公共政策这样一个巨大的转向,并取得了不凡的成果。
美国的世界级高等教育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它不仅强调对知识的简单学习,而且强调发展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这也就是那些一流大学一致强调“研究”与教学并重的原因所在,这也是在这个因特网和远程教育技术极为发达、资讯传递极为便捷的时代,仍然需要有“学术共同体”存在的缘由:因为学者们能提出问题而不是墨守成规,他们挑战现有的假说,使人类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
在美国一流大学的课堂上,教授和学生之间彼此大量地交换着意见。在大学的研究实验室里,人们强调挑战惯常的思维,寻找着不凡的洞见,进行着知识的探险。这一学习方式某些时候会给那些习惯于被动学习的学生带来困难,在被动学习的环境里,把注意力转向自主性被认为是大逆不道,尽管它已经创造出了改变世界的成果。
在创建世界上最优秀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历程之中,中国可以从美国的方法和经验中得到很多收获,这些方法和经验在其他地方也收效甚佳。但知识的交流是双向的,我相信其他国家也能从中国获益良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