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谈感受:“走转改”让新闻有生命

记者谈感受:“走转改”让新闻有生命

记者心声:拥有心灵共鸣,才能更好做人民的记者

人民网副总编辑刘红表示曾经很多次听到过申纪兰的故事、西沟村的精神,当真正来到西沟村,面对山上的一个个鱼鳞坑和一片片已经成材的树林,听申纪兰讲述当年克服困难种树造林得经历时,心中充满了由衷的敬佩和感动。这种感受,是不到西沟所体会不到的。

社区部编辑文松辉说,通过下基层,我们也更深刻地体会到,新闻报道,要和受访者交心,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出受访者的意愿,才能更真实地反映事实真相。新闻报道,也只有走进基层,掌握更多事实,才能确实提高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英文部记者张茜说,走基层真的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只有真正脚踩在这片泥泞的山间小路上,心里才能踏实。也只有拥有了心灵的共鸣,才能更好的做人民的记者。实践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我们真正的导师。

外文部记者李小雨说,而这次“走转改”,让我们全方位地与农民有了一次“亲密”接触,与老乡同吃同住,切身地体会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他们生活的影响:在田间地头,我看到了农民增收的欢乐……这些是我们在北京没有看到过也无法想象的,让我们从报道国家惠农助农政策的发布者、宣传者、解读者,变成了这些政策在基层实践情况的实实在在的体验者,感受者。这正是“走转改”带给我们的最大收获:让我们深入基层,融入到群众中间,切实的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发现问题。

无线事业部记者张金文说,下基层除了可以让我这个一直在城里长大的“井底之蛙”开阔视野外,和农民同吃同住还能培养我的意志品质,并且能真正实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多和群众保持联系的精神,对我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党网记者赵锐说,几天的调研采访,使我们更好地贴近了群众、贴近了生活、贴近了实际,更真切的感受到了革命老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整个调研采访活动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关注基层、关注农村、关注老区的重要性,更深刻地体会到“走转改”活动的必要性,收获颇深。

一线见闻:新农村建设任务仍然艰巨

人民网副总编辑刘红说,在武乡和平顺这样两个国家级贫困县采访,深深感到村干部渴望带领村民早日致富的强烈愿望,他们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建企业,盖大棚,但是缺少市场推广经验的他们难以打开市场的大门,他们盼望能够得到媒体的帮助,扩大影响,打开销路。走下基层,听到农民的心声、干部的希望,我们觉得思路大开,找到了写作的源泉,同时感受到了媒体的责任。我们愿意借助自身的影响力,在农民和市场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

社区部编辑文松辉说,农村还比较落后,农民还很贫穷,新农村建设任务还很艰巨;同时也认识到,要建设新农村,不能只是停留在输血的阶段,还要在为农村做好修路、通气、通水等基础建设的同时,给农村更多政策、项目,以项目带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农村自己造血的功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农村的发展问题。

网络电视部章然说,在武乡县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大环境下,很多人都在自己家里办起了“农家乐”。我们七个人晚上也都住在老乡们自己办的“农家乐”大院中。就其本身而言,村民们办的“农家乐”都还不错,饭菜可口又便宜,住宿也比较干净卫生。但是,据我们的观察,他们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当地旅游的知名度较低,来砖壁村旅游的人很少,而游客们游玩之后愿意留下吃一顿饭,住上一宿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怎样让更多的人知道砖壁,了解砖壁,愿意来旅游,便成了当务之急。要把自己的产品当成明星,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营销手段,比如利用微博,论坛,贴吧等等平台进行一些口碑营销,既节省投资又能达到宣传效果。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