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周边:中国要搞“向心力外交”

对周边:中国要搞“向心力外交”

这30年,中国全球影响不断增强。对某些周边国家来说,中国迅速崛起,他们一时无法适应,表示担心,这也可以理解。另一方面,中国常说,维持良好的周边关系,才能为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创造良好条件。但遗憾的是,某些周边国家对中国迅速崛起,总希图引入域外势力造成“均势”局面。这种氛围、趋势,既对亚洲稳定不利,也给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带来某些变数。

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周边安全,怎样开展周边外交?笔者认为,周边属于中国外交研究的薄弱环境。这个问题来自于中国对周边国家缺乏深入研究、了解。长期以来,虽然中国一直强调“周边外交”,但真实情况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人民往来、相互了解乃至文化交流不足,中国对周边很多国家的了解甚至不及美欧。这严重影响中国与其交往的质量。

搞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最为重要的是要研究各个国家的历史。回顾历史,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存在这样三种类型。每逢中国积弱内乱、国势衰败,则中国边陲危机,周边迷惘;中国崛起,则周边怀疑、恐惧;中国强盛、稳定,周边与中国靠拢、合作。当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正属于第二种类型。

中国应如何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外交?笔者以为,周边外交就是要发挥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向心力”, 发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增强互信。当然,中国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国家,但中国的改革就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一个经济增长、政治进步、文化繁荣的国家,对周边国家应是一个有魅力的国家。

怎样推进“向心力外交”?笔者以为应提倡两个政策,一是“富邻”,另一个就是“亲情”与“文化吸收”。迄今为止,中国与周边地区国家交往只重视政府之间的关系,中国对某些国家提供市场机会,往往受益者仅限于某些大企业,普通民众尤其是下层贫民没有得到实惠。今后中国也应注意了解怎样能够让“富邻”政策惠及一般企业及普通居民,促进周边国家社会和谐。

中国开展“向心力外交”,必须讲究“亲情”。历史上及现实中,中国与周边国家有很多跨境民族,维持着亲戚朋友关系。这种“亲情”“人情”决不应成为民族国家的负担,而应视为一笔珍贵财富。历史上,每当发生自然灾害,人民常有越境,彼此相互照应。今天,虽然国际社会中民族国家的架构无法改变,但中国可考虑在现有国家框架下,尊重历史上周边国家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的天然联系,为他们提供方便。此外,周边国家均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中国应为其在中国生根、发展提供方便,让周边国家的文化在中国进行传播、受到尊敬,并赢得辉煌。

中国应重视从人员交流、信息交流、文化交流入手。给周边国家年轻人拥有“中国梦”,考虑增加面对周边国家青年才俊来华留学的奖学金。对那些长期在华投资、工作的周边国家居民,考虑给予在华永久居留资格。同时,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媒体交流,多报道周边国家情况,实行资源共享。

历史上,中国与各周边国家在人员、制度、文化等方面,有悠久的交往。今天,开展“向心力外交”要考虑周边国家的特殊性,即周边国家地缘上与中国相接、其人民与中国人民有血缘联系,经济往来日益密切。中国对周边外交应在民族国家构架前提下,考虑上述特殊性。为此,笔者建议不妨建立一个“周边国家人民交往部(局)”,负责中国与周边国家人民交往事务。

设置这样机构的好处是,中国可借该主体开展“向心力外交”。中国与周边国家人民交往,“外交”不能解决问题全部。民族国家框架之外,我们还要考虑传统亲情。总之,通过这样一个组织,可以恢复因民族国家构建被割裂的中国与周边国家人民之间的感情及天然联系。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