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名号不能叫卖于市场

国家名号不能叫卖于市场

今年9月1日-10月31日期间,国家工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四部门在全国范围进行“特供”、“专供”等标志清理整顿专项行动,原先产品外包装上醒目标着“人民大会堂特供”的鲁花、王老吉等品牌,赶紧另加粘贴,遮去相关字样,其慌不择路之状,令人发哂。

这边厢忙于善后,那边厢北京国勤科技公司却正向企业推销“国家行政学院特供产品” 的标签。据说使用权仅需一年25万元,手续也相当简单,企业无论地处何方,只需填写一份申报函,再到北京面谈,缴纳一笔费用,且有优惠余地,签约之后,原本普通商品便可以打上“国家行政学院”的字样去市场宣传。

据调查,国勤科技公司是由国家行政学院机关服务部注册并控股的企业,采取承包经营、自负盈亏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公司经理人选,并有明确而具体的考核指标,去留看绩效,而有关特供招商之事,并非虚言。

虽说国家行政学院价格便宜许多,对于商家来说,还是有诱惑力的,而对于旁观者来说,则可以从国家行政学院的名号使用权转让中,看出类似挂牌的一些共同点。

毫无疑问,企业热衷挂特供的名号,招摇过市,是为了吸引眼球,抬高价格,增加销售;负责招商的国勤科技之类的公司,则靠中介收费渔利;最后,国字头的单位或者直接得利,或者通过公司经理上缴承包费,获取收益。一盘棋由此走活。从广告运营的角度,真的没有不合牌理的地方。

但要换个角度,问个问题:如此买卖,交易的到底是单位的名号,还是国家的名头?“大会堂”前面的“人民”二字,“行政学院”前面的“国家”二字,从何而来?是哪家单位想用就能用的?

前不久,几家基金会搞“脊梁奖”,名头也做得很大,但只敢用“二线”的名头。企业由挂牌而展示的形象,不是借这两家单位的光,而是分享了单位由国家借得的光。四部门整治“特供”、“专供”的本意也在于此:堂堂国家,名头岂能由着单位随意推销,由着三教九流的企业和品牌恣意使用?满大街都是国家名头,岂非国家自身形象大坏?

在中国社会的现实场景中,借“国家”之类的概念炒作,必须小心:凸显官员用品的非同一般,到底算是对他们品位的艳羡,还是对他们奢靡的针砭?在民众为食品安全提心吊胆之时,大肆宣扬“特供”、“专供”的食品,其潜台词到底是“官民一体”,还是“干群对立”呢?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