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金元浦:迈向文化强国的伟大纲领(2)

伟大成就

我们的文化从三个方面进入到中国特色文化体系之中,现代化的文化资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西方文化、西方理论。近代170多年来,我们最主要的资源来自于西方文化、西方理论,有总体的、先进的理念、制度构架,有社会建设的方式、方略,有走向现代化的市场形态等等。西方文化是我们一百多年来中华先进分子、前驱者、无数的先烈、革命领导人所共同追寻的一个方向,因为我们固有的文化已经不能解决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问题,所以他们负棘西行,到西方去学习救国救民的真理。负棘西行有几类人,一类是学术代表,如钱钟书、季羡林、陈寅恪等大理论家、美学家、艺术家等,这些人主要是学习学术知识。最初有相当一批人是抱着科教救国的理念去西方,从魏源的《海国图志》开始,其后改良派梁启超游历西方各国,提出建设中国要“救民于水火、救中国要救心”,所以提出“一心一国之命运,要兴一国之文化,要兴一国之小说”的理论。在后来的发展中,不论是科教救国还是实业救国都在发展中遇到困难,大家觉得很难实现,就有像鲁迅、郭沫若这样一批人到东洋和西洋去学习,鲁迅先生看见中国的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看到国民性的奴性深恶痛绝,所以他下决心弃医从文,拿起笔来疗救中国人的心。还有另一批人像周恩来、邓小平等负棘西行,到西方去勤工俭学寻找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

二是以儒世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即使在我们“打倒孔家店”这个口号最响亮的时候,以儒世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是漫幻于我们普通民众的一种文化,它是积淀于我们民族心理结构的一种文化形式,这些文化形式以日用不查的、日常的生活形态表现着。因此即使在五四运动高喊“打倒孔家店”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三是马克思主义。目前,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主导的依然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宪法中和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占绝对主导地位。这是在无数的主义之中,由我们的前驱者、先烈们选择的结果,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或者叫人民选择了这条救国救民的道理。现在有一系列的人会谈到改良、谈到放弃革命,对到底为什么要革命等发表一些议论,但是这个历史的选择是人民做出来的,这种革命的方式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的方式,是在那个时代必然采取的一种武装斗争的形式。毛泽东讲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在包括无政府主义等众多的各种各样的主义中,我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坚定不移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一直是先进文化的吸纳者、倡导者,同时又是文化的发展者。我们的很多文化确实资源上来自于西方,严格说最初的马克思主义也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但是我们所指的作为主导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的,是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四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涵,因此中国共产党是具有主导力量的文化发展的倡导者。

那么中国共产党是不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忠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大家有多种看法,我们可能并不能根据“五四运动”建党、反帝反封建就认为中国共产党不再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我认为还是要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今天传统文化的再次回归,是在情况发生变化之后提出来的。现在在全球范围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以天和天”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以自然为亲眷、视自然为亲友的文化形态都有了绝对重要的意义。今天当我们出现一系列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中华文化中的道德、伦理等礼仪之邦的传统都再次进行新的复兴。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的新崛起、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的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向前发展。这是我们第四代领导人多次提到的一个命题,也是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特别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的伟大的文化创新。这个创新不断前进,不断根据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推动我们前进发展,不是拘泥于过去、拘泥于某些教条,每次都提出了思想文化的新的觉醒、新的成果、新的成就。所以,总体上来讲,革新、创新、伟大的文化创造是这次关于文化发展的《决定》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决定》谈到“三个相结合”,一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二是要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三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一发展。发展中的前后顺序都很明确,比方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我们要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提升精神文明;要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推动以德治国;在讲究社会效应、发展文化事业的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这就是我们要走的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的道路。

《决定》从总体上谈到我们获得了什么样的成就,一是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注意我们过去是用“人民”、“人民群众”这种词,不是用“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个是个体的人,另一个就是人类。个体的“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在这里重新提出来,马克思在1844年的《哲学经济学手稿》中多次谈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问题,谈到人的眼、耳、舌、鼻、身的全面发展,人的本质如何实现。外在世界的改造,同时改造人内在的眼、耳、舌、鼻、身来改造人的内在感觉。人正是在这种改造人的感觉器官的过程中全面实现自己的发展,而不是变成一个单面的人。在这里从国家的角度,我们显著的增强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