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金元浦:迈向文化强国的伟大纲领(3)

形势研判

当前的总形势是“三个大”,即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我们一直处在剧烈的转型期,从内到外、从城市到农村、从行政体制到党的体制建设都在进行大的变动,社会矛盾会急剧激烈化并迅速积聚。这个时期,一方面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时期。如最近的神八和天宫一号亲密的宇宙之吻这样的重大研究成果,以及出过重大问题的高铁等很多科学研究居于世界前列。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发展,还按照过去的方式运行那可能就没问题、没有危机、没有事件,但是在今天我们谈的最多的比方说“血拆”事件,因为我们经历了一千年来中国最为巨大的社会变革,目前进行的城市化运动中将有50%的人成为城里人,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个变化可能在未来三、五百年中确立了一种构架。这种构架就像我们到了一个好几百年没有变化的百年小镇,今天开始变革,变革中遇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在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时候,在建设之前和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大量问题,毕竟这种新的建设会影响到很多人的利益,但是举办完之后,发现北京、上海、广州发生了巨大改变。

我们就是处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转型期,所有的社会矛盾都集中爆发出来。在这样一个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会凸显出来,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逐渐加大,人们的精神文化、心理以及休闲娱乐等其他需求就会逐步上升。就是说,精神的需求由过去简单解决物质需求就可以满足,到今天要更高、更多的文化需求才能得到更大的满足。现在,从道德失范到各个方面,文化建设都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到了必须做下去的历史时期,非常紧迫。

《决定》中关于文化重大地位的提升用了四个“越来越”,其中三个“越来越”是十七大说过的。一是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二是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过去的东亚病夫到现在在世界经济总量第二,人们寄希望于中国,这种希望甚至超过中国能够容纳的度。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不能光是经济,文化越来越成为这种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够,我们在经济发展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对于文化问题我们没有做好准备,我们不知道如何在世界上塑造一个更好的文化中国的形象,我们国民也没有塑造好我是一个泱泱大国的、文明的、豁达的国民形象。三是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这是六中全会特别提出的,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将成为科学发展转型的最重要的转折方向、转折目标。因为文化产业在“十二五”期间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实际上在东北相当多的城市,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支柱型的产业。但是在全国,目前我们的文化产业的总增加值只占GDP的2.785%,2009年是2.4%,离作为国家经济指标更高的支柱型产业5%还有很远的距离。比方说,北京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1000美元,贵州的人均GDP在前一年才刚刚超过1000美元,发展的不平衡恰恰是中国发展中的重要特点。四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中,人们的文化需求会更大地爆发出来。

从总体上来讲,我国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宜,在整个国家的构架中文化地位一直是低下的,文化一直没有作为最重要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而今天由于社会发生了变化,这种时刻到来了。人们的文化需求、精神生活需求很高,我们的经济发展准备了一定的条件,但是我们的文化发展没给我们准备这样的产品、成果。我们的文化发展同科学发展、经济发展和其他领域的发展相比是落后的,文化体制的改革至少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20年。我们在过去十五年乃至二十年时间里,一直在讲文化体制改革,为什么这次以最大的力度推进?原因很简单,过去的文化体制改革中成就不够明显,都没有真正完成文化体制改革的严峻任务。

现在文化体制改革已经不得不改了,我们整体的发展过程中,现代的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现代的文化需求正在进一步提升。我们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提出文化发展的问题,是现实提出的要求,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实际上是现实提出的基本要求的一个回答。我们知道,我国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实际上早就有了,但在长期的发展中不适应,因为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这些年我们在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总体判断中,一再判定说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按照西方发展方式,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文化需求、文化消费的膨胀;后来又说,我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按照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发展方式,能确定文化需求、文化消费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爆发式发展。但是严格地说,这两次都没有看到我们精神文化方面尤其是文化消费的爆发式增长。究其原因,主要有精神和实践上的两个问题。从实践上来讲,我们每一个国内公民头上有医疗和养老保险、住房、教育三座大山。从传统文化上来讲,中国人一百多年受的苦难太多了,所以随时都想着如果有个灾有个难的总得要存钱,所以中国人喜欢存钱,这是民族传统使然,也是我们现实使然。调查显示,60%的美国人平均存款是1000美元,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我们随便找电影学院的学生问一下,哪个家长给他的存折上不存个6000元人民币?因为美国人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都是平稳的,他们靠社会的保障和制度不存钱。我们因为制度还不够完善、文化也没那么发展、人们的精神面貌也没达到那个程度,所以我们会存在一系列问题。也就是说从目前来看,我们经济建设有了高速发展,我们的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我们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正是这些问题、这些困难告诉我们,应该去做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变革。所以中央提出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让人民过上衣食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在这个转折点上,我们国家的经济产业结构的下游化和人的需求的高档化、文化化是同时平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目前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从最初的“二一三”,到现在“二三一”,到北京、东部城市的“三、二、一”。过去我们曾经是一个80%到90%都是农民的国家,后来通过了剪刀差解决了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的问题,在发展过程建立起了工业基础,这个工业基础就是“二一三”的构架方式。这些年我们的第三产业服务业有了高度的发展,整体的国家构架变成了“二三一”的构架,就是第二产业制造业作为最为发达的部分,其次是第三产业服务业越来越迅速地提高其发展水平,农业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所以是“二三一”的比例。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发达城市,第三产业已经占据主导产业,北京第三产业占73%到74%,已经和伦敦、纽约的构架相似。也就是说,在我们十几年的迅速调整之中,北京已经由过去的制造业为主的城市迅速变成了一个第三产业占绝对地位的消费型城市,金融产业占百分之十四点几是第一大产业,第二大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第二产业为我们准备了很好的物质条件,过去我们大部分人民群众过上了富足的物质生活,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也成为世界制造业工程。现在,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制造业要向更高端发展,服务业将会更大跨步地发展起来,包含了文化的发展、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创造财富的能力成为科学发展未来的目标、高端产业形态。人民群众在这一过程中,将会有希望过上更加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这是由我们现在达到的物质水平来确定的。所以,目前我国在人均GDP达到4200美元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在总体《决定》的推动下,文化消费爆发性增长将会到来。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