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东:试论第三轮国企改革(4)

杨卫东:试论第三轮国企改革(4)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意味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是由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决定的。传统理论颠倒了因果关系。其实,国有企业自身是没有性质的,它不可能决定国家的性质。恰好相反,是国家的性质决定国有企业的性质,在封建制国家,国有企业具有封建主义性质;在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在帝国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具有帝国主义性质;在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因为,国有企业是由国家投资的,它的性质注定受国家性质的左右。如我国解放前的国有企业是为封建官僚服务的,其性质是封建的、反动的。而解放后则成为新中国的国有企业,其性质是革命的,是社会主义的。所以,国有企业本身不具有政治化的意义,在本质上它只是国家的一个工具。这就是国企的本源。

尽管是工具,国企在不同时期其功能是不同的。在改革开放前,国企是在百废待兴的历史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它是计划经济体制的载体和中坚,“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国企的主要任务,也是它的重要功能。它曾独霸天下。“1979年,国有工业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达到78.5%,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其余的21.5%则全部来自于集体工业企业。”事实上国企的比例接近100%,因为,当时的集体企业也被称为“二国营”。国企巨大的份额和正统的身份使它确立了不可撼动的历史地位,在二三十年后人们的观念中仍被视为“主导”、“支柱”和“基础”。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经济体制发生很大变化,社会经济的繁荣程度发生很大变化。在市场经济中,国企的功能也注定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不再是国企的主要任务,市场的运转可以灵活快速地配置资源,保障供给;国企在市场的份额已越来越小,“非国有部门在工业总产出中所占的比例从1985年的大约35%提高到了2003年的66%还多。非国有部门对工业增长的贡献从20世纪80年代的35%~45%提升至90年代的60%~70%,在21世纪初大约为80%”[13]。国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和贡献率日见缩小;国企也不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企红利虽然有较大增长,但是几乎没有上缴,国家财政依靠税收。国企原有的功能已经悄然改变,它不再是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唯一工具,而是国家调控社会经济的工具之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多种经济成分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帮助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弥补市场经济失灵的缺陷,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等国家战略目标。但是我们往往无视国企功能的变化,依然刻舟求剑,抱定原有的目标不放,致使改革出现了一些南辕北辙的现象。

过去的国企改革有两大目标,一是推进市场经济进程,二是提高经济效益,做强做大国企。这两者其实是有矛盾的。因为,市场经济的推进,必然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的后退;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则必然是民营经济的后退,市场经济的后退。正是这两种自相矛盾的目标集于一身,使得国企改革左摇右摆。这种矛盾的出现,从根本上讲,是因为我们没有认清国企的本质,没有认清国企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功能。因此,摆在第三轮国企改革面前的任务,就是要突出以功能为导向的改革,为国企在市场经济中定位,使国企成为政府调控社会经济的工具之一。

三、第三轮国企改革构想

第三轮国企改革的特点是以功能为导向的改革。提出这个改革思路,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以下意义:首先,以功能为导向的改革是国企改革历史发展的递进与深化。众所周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漫长的改革历程中,虽然不免会出现时左时右的干扰,但总的努力都是围绕这个目标进行的。第一轮“放权让利”、“企业承包”的目标是提高企业效益,而两权分离为企业走进市场创造了条件;第二轮“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两转”改制的目标是通过多元化、国有资产退出,使国企适应市场,为市场经济开拓空间,创造环境;第三轮的改革是在前两轮的基础上,从体制改革、机制改革转向功能改革,为市场经济构建保障机制。其次,以功能为导向的改革,是一轮全新的改革,有利于为国企重新定位。经过30余年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性质、功能、任务已变得模糊不清。它既不像计划经济时期,一切听命于政府,作为政府附属物,承载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任;也不像市场经济国家的国企,作为政府调控的工具,在规定的范围,按规定进行活动。我国的国企在改革中打破了旧的制度、旧的秩序,但新的制度和秩序却没有建立。不听指挥,各自为政者有之;不分红,不还贷者有之;假公济私,高薪自养者有之;行政垄断,操控市场者有之。国企的行为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因此,重新对国企定位是当务之急的改革任务。其三,以功能为导向的改革,有利于国企进退,有利于国家调控一盘棋。目前我国的国企无论进退,都遭质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理论指导,缺乏宏观规划。为何而退,为何而进?没有缘由,没有标准,没有方向。只有为国企重新定位,开展以功能为导向的改革,才能使国企进退有据,盈亏有据,才能规范国企的行为,构建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才能使国家如臂使指,调控自如。其四,以功能为导向的改革,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当前政府陷入日常的经济事务中不能自拔,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国企遍布各行各业。作为国企的出资人,政府自然会关注甚至指挥国企的经营。如果国企退出竞争领域,向公共服务等领域转移,政府失去操作生产经营的载体自然导致职能的转变。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