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指派中东铁路谈判代表问题向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提出的建议[102]
(1921年10月11日)
急!建议立即进行书面表决,或者召开半小时的政治局会议。
建议:同意派马尔赫列夫斯基和派克斯(谁到大连,谁到赤塔,由契切林决定)。
雅罗斯拉夫斯基出席华盛顿会议[103]不合适,美舍利亚科夫——不很合适。建议:委托外交人民委员部和组织局(于24小时内)另外物色人选。
列宁
10月11日
载于1959年《列宁文集》俄文版第36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44卷第140页
【注释】
[102]此件写在格·瓦·契切林1921年10月10日给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信上。契切林在信中请求从速指派代表就中东铁路问题同中国谈判,认为迟迟不派代表会给即将召开的华盛顿会议(见注103)以对该铁路实行国际共管的口实。外交人民委员部建议派尤·约·马尔赫列夫斯基为此项谈判的代表。契切林还通知说,日本方面已同意,远东共和国和日本的代表在大连举行的会议(1921年8月26日—1922年4月16日)讨论某些问题时,俄罗斯联邦的代表可以参加。他建议派A.K.派克斯出席这个会议。此外,契切林还建议派叶·米·雅罗斯拉夫斯基和尼·列·美舍利亚科夫为出席华盛顿会议的远东共和国代表。
政治局当天通过了列宁的建议。10月13日,俄共(布)中央政治局批准A.A.亚济科夫为出席华盛顿会议的远东共和国代表。10月18日,人民委员会会议研究了关于指派尤·约·马尔赫列夫斯基为出席大连会议的俄罗斯联邦的全权代表、A.K.派克斯为与中国政府谈判的俄罗斯联邦的全权代表的问题。——165。
[103]华盛顿会议又称太平洋会议,是帝国主义国家对战后远东和太平洋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进行再分割的一次会议,于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会议是美国发起的,参加的国家有: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中国、比利时、葡萄牙和荷兰。会议讨论了限制海军军备和远东、太平洋问题,签订了三个条约,即:英、美、日、法关于共同维护缔约各方在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的《四国条约》,美、英、日、法、意关于按一定比例(5∶5∶3∶1.75∶1.75)限制各自海军力量的《五国公约》和按所谓“门户开放”原则共同掠夺中国的《九国公约》。这些条约总称为华盛顿体系,是凡尔赛体系的补充。
这次会议没有邀请苏维埃俄国和远东共和国出席(远东共和国的代表于1921年12月到达华盛顿,但未被允许出席会议)。对此,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部于1921年7月19日和11月2日向有关各国政府提出抗议,声明不承认会议所通过的任何决定。1921年12月8日,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部对会议讨论中东铁路问题提出了抗议。——165。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党员课堂】曹永栋:新时代反腐倡廉的制度设计与价值观培育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刘岳:雄魂八十年 一脉英雄气——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之英雄气概、必胜信念
- AI技术何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 看北京如何“点数成金”
- 深化“政策找人”,确保应享尽享
- 【廿四节气·小暑】温风打头阵,小暑悄叩门
- 【党员课堂】张小平:修炼“官德”砺初心
- 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
- “电影票根”何以撬动市场大消费?
- 粮价托底,托起的是农民心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根
精选视频
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党员课堂】新时代反腐倡廉的制度设计与价值观培育
读懂“百折不挠”:焦庄户挖出了“人民第一堡垒”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