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指派中东铁路谈判代表问题向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提出的建议[102]
(1921年10月11日)
急!建议立即进行书面表决,或者召开半小时的政治局会议。
建议:同意派马尔赫列夫斯基和派克斯(谁到大连,谁到赤塔,由契切林决定)。
雅罗斯拉夫斯基出席华盛顿会议[103]不合适,美舍利亚科夫——不很合适。建议:委托外交人民委员部和组织局(于24小时内)另外物色人选。
列宁
10月11日
载于1959年《列宁文集》俄文版第36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44卷第140页
【注释】
[102]此件写在格·瓦·契切林1921年10月10日给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信上。契切林在信中请求从速指派代表就中东铁路问题同中国谈判,认为迟迟不派代表会给即将召开的华盛顿会议(见注103)以对该铁路实行国际共管的口实。外交人民委员部建议派尤·约·马尔赫列夫斯基为此项谈判的代表。契切林还通知说,日本方面已同意,远东共和国和日本的代表在大连举行的会议(1921年8月26日—1922年4月16日)讨论某些问题时,俄罗斯联邦的代表可以参加。他建议派A.K.派克斯出席这个会议。此外,契切林还建议派叶·米·雅罗斯拉夫斯基和尼·列·美舍利亚科夫为出席华盛顿会议的远东共和国代表。
政治局当天通过了列宁的建议。10月13日,俄共(布)中央政治局批准A.A.亚济科夫为出席华盛顿会议的远东共和国代表。10月18日,人民委员会会议研究了关于指派尤·约·马尔赫列夫斯基为出席大连会议的俄罗斯联邦的全权代表、A.K.派克斯为与中国政府谈判的俄罗斯联邦的全权代表的问题。——165。
[103]华盛顿会议又称太平洋会议,是帝国主义国家对战后远东和太平洋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进行再分割的一次会议,于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会议是美国发起的,参加的国家有: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中国、比利时、葡萄牙和荷兰。会议讨论了限制海军军备和远东、太平洋问题,签订了三个条约,即:英、美、日、法关于共同维护缔约各方在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的《四国条约》,美、英、日、法、意关于按一定比例(5∶5∶3∶1.75∶1.75)限制各自海军力量的《五国公约》和按所谓“门户开放”原则共同掠夺中国的《九国公约》。这些条约总称为华盛顿体系,是凡尔赛体系的补充。
这次会议没有邀请苏维埃俄国和远东共和国出席(远东共和国的代表于1921年12月到达华盛顿,但未被允许出席会议)。对此,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部于1921年7月19日和11月2日向有关各国政府提出抗议,声明不承认会议所通过的任何决定。1921年12月8日,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部对会议讨论中东铁路问题提出了抗议。——165。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运博会:科技+创意“圈粉”年轻人
- 暑期文旅市场创新彰显产业升级新活力
- 刘宏: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贡献
-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
- 着眼挖潜扩容,多措并举稳就业
- 离境退税加力:“中国购”热潮再提速
- 中小博物馆各美其美,激活文旅消费活力
- 致敬医师节:以“德技”双馨践行健康中国使命
- 世运盛景:气象万千绘就华章
- 新质生产力添动力,经济彰显高质量发展新成效
精选视频
【理论看点】王永中:“一带一路”使中国经济更加多元化
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合作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成效
当前中国经济的地位与前景
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展望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下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发展路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