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高速粗放增长 定位长期不明(2)

中国电影高速粗放增长 定位长期不明(2)

学习先进经验,构建更加符合国情、符合市场规律的电影管理机制和体制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升到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于电影来说,电影机制体制改革仍然具有战略性的意义。电影机制体制改革要大胆冲破一切妨碍电影繁荣发展的思想观念,革除一切制约电影生产力发展的机制弊端、体制弊端,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电影机制体制改革的新局面。

从一切有利于推动我国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战略出发,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尤其是美国好莱坞现代电影产业生产体系、现代电影产业传播体系的经验,构建更加符合市场规律、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充满活力和动力的电影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不合理的电影资源和产品分配体制,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完善和细化电影市场体系。同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从宏观层面强化版权保护,从法律上推动电影产业链的延伸和完整;从微观层面调整内部分配机制,有力保障制片方的市场主体地位、编剧环节的基础性地位,增强原创性。最终,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电影大产业,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立体化、互动性强的现代电影生产体系、现代电影传播体系和现代电影评价体系。

增强传播力,创作生产更多具有经典人文品格和健康审美品格的好作品是硬道理

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包括实现电影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仅要有相应的经济指标、票房指标,也应该有相应的文化指标、精神指标。

当下,相对于电影市场体系建设取得的明显进展,电影文化体系建设却出现了明显的“短板”,主要表现在创意能力不足,缺乏人文关怀,缺乏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缺乏主流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建构和表达,存在着明显的非理性、盲目跟风的消费。可以说,电影文化体系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种种挑战,给整个电影行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电影的血脉和灵魂是文化,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人的精神领域,它对人的心灵世界、民族精神面貌、社会文明进步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是政治、经济、军事等其他力量所不可替代的。这就决定了电影创作生产必须自觉担当起应有的文化使命,以高度的文化责任感去弘扬主流价值观,引导社会风尚,以优秀的作品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基石和情感基石,在繁荣文化发展大局的同时,也有力保障国家的文化安全。

 

责任编辑:杨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