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相对于电影市场体系建设取得的明显进展,电影文化体系建设却出现了明显的“短板”,主要表现在创意能力不足,缺乏人文关怀,缺乏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缺乏主流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建构和表达,存在着明显的非理性、盲目跟风的消费。可以说,电影文化体系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种种挑战,给整个电影行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电影的血脉和灵魂是文化,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人的精神领域,它对人的心灵世界、民族精神面貌、社会文明进步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是政治、经济、军事等其他力量所不可替代的。这就决定了电影创作生产必须自觉担当起应有的文化使命,以高度的文化责任感去弘扬主流价值观,引导社会风尚,以优秀的作品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基石和情感基石,在繁荣文化发展大局的同时,也有力保障国家的文化安全。
电影创作和生产的动力、源泉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电影创作和生产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当代中国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创作经得起人民、时代和历史检验的电影精品。
电影作为一种具有特殊规定性的文化产业,创作和生产更多的具有经典人文品格、健康审美品格的好作品永远是硬道理,是电影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重要标志。
在这种背景下,切实转变电影产业发展的增长模式,有意识地把当前数量的高速增长引导至质量的全面提升,把当前电影行业的粗放型经营尽快转变为集约型成长,有效实现精品效应、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尤显重要。
由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之路,中国电影人充满期待和信心,同时也要做足文化和思想的准备,渠成才会水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