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顾之争是如何升级的?

郎顾之争是如何升级的?"

北京大军观察中心编者按: 杨帆先生发来的这篇文章全面总结了一年来我国理论界的分歧和斗争,很值得一读。这些年里,许多变革都打着“改革”的名义,唯独忘记了人民大众最根本的利益,致使改革走到今天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实践已经告诉我们,这种改革是一种错误的改革。特别是那些80年代崛起的年轻的改革家,尽管他们为推动改革开放奋斗了15年,尽管他们信奉哈耶克,痛恨集权官僚体制, 崇拜西方人权自由,但为了推进市场化改革,他们竟然选择了一条腐蚀共产党干部、制造权力腐败的道路,让他们所痛恨的官僚利用权力先发财,把国有企业有意搞垮,然后低价卖给企业经营者。这种改革以牺牲工人农民为代价,为一小部分人打造权力资本,充当国际资本的附庸。所以,这些“改革家”已经走向了背叛人民根本利益的道路。他们正在葬送中国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之奋斗几十年的社会主义理想。他们频繁出入“富人俱乐部”,与腐败官僚沆瀣一气,脱离人民群众,已经成为人民痛恨的对象。这篇文章不仅需要学者界诫,更需要政府界诫!没有政府和企业内一批官员相配合,哪来这些年的瓜分!值共产党员“保先”教育进行了大半年之际,中国的改革面临着全面的反思。那些身为共产党员的企业家们,好好考虑一下,到底要按照什么准则去行动?是不是非要把工厂给你,才肯卖力?

“郎顾之争是如何升级的?”

----“2004.8.28”会议回忆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杨帆 教授

2005年8月31日

2005年7月, 顾雏军被拘留,给1年以来的“郎顾之争” 打上的句号。 案件背后是学术界尖锐的对立,一方是强大的权力资本集团,他们开一次研讨会,每个人可以拿到顾雏军8万元出场费,能够在他们“领袖年会”上发言的,大概标价是 25万。 大多数媒体都支持他们, 权力资本的势力已基本控制媒体,比收买学术界还要厉害。 于是,代表弱势群体和国家民族利益的一方,就只能作为“非主流”,在网络上与民意结合,与主流抗争。现在,连网络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包括官方的限制, 私人以官方名义的限制,和私人直接的起诉等。 那里有什么老百姓的言论自由,和为老百姓的言论自由?

什么是“主流”? 老左派说“主流是马克思主义”。否!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被边缘化了,实际的“主流”是:以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念主导中国改革开放,支配和控制其他社会科学,控制社会舆论,为腐败的权力和腐败的权力提供理论基础。把他们单纯定义为“新自由主义”也不恰当, 这是老左派一贯只反资本不反权力的思路, 我们反对的是权力资本化,这是国际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与中国无所不包的权力体系相结合的产物,我现在找到了一个词:“瓜分派”,可能比新自由主义更加准确,可以和老左派划清界限。

15年以来,我们非主流和“主流的瓜分派”进行了长期的论战, 1年以来集中表现在郎顾之争。 我现在非常想知道;是谁批准抓顾雏军? 证监委能下这个决心吗? 这不是抓一个人的问题,顾已经成为中国瓜分派的典型代表,成为收买和支配理论界的代表,这一抓,岂不是改变了理论生态? 难怪大小刊物对此讳莫如深,只报导顾的案子,不提其背后的理论斗争。 这也说明, 理论斗争比抓一两个人重要得多。权力资本集团可以抛弃几个代表人物,但是不能抛弃他们的理论支柱,否则就形不成“自觉的利益集团”了。

在中国,瓜分派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理论斗争和群众抗议无法战胜他们。他们如果失败,那是因为他们理论水平低, 他们的理论不能使他们更理性,有节制,而是使他们更狂妄, 瓜分无度。 这样会把中国带入金融崩溃,或者败于国际强权,只有此时,他们才能被清算,中国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第二就是他们其实形不成稳固的集团,内部总是有人太狂妄,不断出现象张五常顾雏军这样的,国际标准犯罪分子,不仅自己败亡,也毁灭了自己这派理论的前途。

在此顾雏军被拘留的时刻,我写下这篇文章,纪念这位以特殊方式参与,并且影响了中国经济学界论战的企业家。从经济思想史的意义来看,顾雏军是有价值的。就好象毛泽东经常调侃的: “感谢日本人打我们“差不多。如果他行贿的面再大一些,我们的理论对手岂不是全盘丧失了“公信力”?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