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适应压力 健康生活——亚健康状态的表现与调节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什么是亚健康

 

谈亚健康之前,首先必须要知道什么叫健康?从世界范围来讲,对于健康的概念,东西方有两个不同的认识,这是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在西方,法国科学家笛卡尔作为现代科学的鼻祖,他提出的二元论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西方的健康概念里头存在着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情况。他们认为健康的对立面就是疾病,而疾病的反面就是健康。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疾病的概念讲得相对比较模糊。中国人认为疾病实际上是一个过渡和连续体,也就是说除了疾病之外,还有一个所谓的胃病,即伤风。所谓伤风其实是在病人没发病之前的症状,并基于此进行合理判断,给予调理,使之不发病。因此,在中国的传统里面,在健康和疾病之间,实际上存在一个过渡。

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中医仍旧居于重要地位,很多人,特别是老年人,比较相信中医的疗效。中医里面讲症,症的概念要比病的概念大,比如我们有一种说法叫非病治病,就是说可能有一些症状,但是如果用西医科学的精确方法,可能还找不到证据来证明已经得病,这个时候,中医里就会有症这种判断和辨识。这实际上跟我们讲的亚健康有一定的重合。因此,亚健康的概念实际上是中国人提出来的。之所以提出来,是因为它有一种文化背景在里头,即对概念的定义并不要求给予精确的表述。

现在我们接触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尝试将中医的一些概念梳理清楚。在这一过程中,既然有了疾病,有了健康,那么中间这段过渡状态,我们就称之为亚健康。当然,亚健康概念的提出,现在仍然处于争论之中,其中的概念界定还不是很明晰。

健康的概念,现在被普遍接纳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它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四个方面。一个健全完整的人,实际上就包括了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讨论心理健康时,主要涵盖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讨论亚健康时,通常会把躯体健康纳入其中;讨论道德健康时,虽然亚健康定义里面没有将它囊括其中,但在讨论亚健康以及应对方式时,实际上涉及到了很多道德健康的内容。

亚健康在中国文化中被界定为介于完全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具体地说就是一种应激过程,应激实际上就是压力,就是人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压力的时候,由于每个人的躯体和心里的资源是有限的,当这些有限的资源不足以应对外来的压力时,就会出现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表现在,比如生理、心理或者是社会适应方面的功能下降,进而行为上就会表现出种种的体征,或者是心理行为上的一些症状,根据这样的一些症状,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个人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状态不是疾病,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包括自我健康调节以及一些非医学手段等方法是能够得到有效治疗的。可以是进行体育训练,包括去旅游、跟朋友聊天、去听讲座等等。如果不加以及时调节,这种亚健康状态就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疾病。因而,要想处于完全的健康状态,实际上还是很难的。所以,当在某段时期里感觉不适时,要及时用亚健康的概念提醒自己,积极寻求一些方法或是已经掌握的有效疗法来进行自我调整。

因此,亚健康的概念,如果对日常生活有什么功效作用的话,那就在于它给人们一个非常好的预警。告知你处于亚健康状态,应该采取及时的行动。

亚健康状态还有一个时间标准,并不是第一天感觉不适,第二天好了,就属于亚健康了,而是这种状态要持续一段时间,一般为一到三个月。在持续一到三个月后,就可以说处于亚健康状态了。

实际上,亚健康通常有几个核心的表现。一是生理方面。这个概念一定要纳入所谓躯体的概念,因为实际上身心是不能如笛卡尔的二元论那样分开来单独讨论的。二是心理方面,如果注意力经常不能集中,健忘,做事优柔寡断,说明心理能量已经不处于最佳状态。此时,在面对压力时,可能会更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情绪上面也是如此,会出现焦虑、消沉、压抑等等。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像失眠、同亲人关系不和睦等问题,采用亚健康来表述要比用心理健康问题来表述更为准确,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因为如果把这样的症状归为心理疾患,就会造成按照医学界现行标准无法准确鉴定的问题。

日常生活中有一些问题是现代人无法避免的,比如焦虑,尤其是当代中国人,焦虑水平略微高些。因为国家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各样的机会和选择比过去的时代和社会都要大得多。这个时候,人面临选择时就会出现一种矛盾,人们渴望自由,但自由多了以后,反而成为焦虑的一个根源,因而,焦虑实际上是由于自由度和选择性大大增加造成的。

亚健康的诊断方法很多,包括一些医学手段。从事西医的医生是不太赞同亚健康这个概念的,他们采用的是亚临床概念。所谓亚临床,可以用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解释,比如验血糖,它有一个指标,并以此作为评判标准,当没有达到这一指标,而只是接近时,西医就认为处于亚临床状态,需要进行健康提醒。

实际上,亚临床同亚健康是有关系的,也就是说如果用血糖这样的一种检测方式去检测的时候,我们可能在某个方面有较好的客观指标来判断。但是很多的时候,比如说这个人血糖很正常,但感觉不舒服,浑身无力,没有办法应对复杂生活的挑战时,现代医学就无法解决这样的问题。这时,亚健康这个概念就能够有效的给予我们预警。

另外,也可以通过一些科学工具来测量健康状况,这些测量工具主要是心理学的测量工具。这些测量工具会把一些非常关键的东西,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像尺子一样丈量人体的健康。这种“尺子”是一种主观评价的尺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每个人都有一个主观的判断。由于主观判断个人差异非常大,因此,心理学家就想把所有人的主观判断,通过一套非常完整、系统、科学的方法制定成为一把能够量化的“尺子”,就跟量桌子的长宽高一样,需要一把有刻度的尺子。有了这样一把尺子,就可以判断人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

心理方面还包括认知、行为或者自我。认知,就是思维的有效性、即时性;行为,用百姓的语言讲就是用什么样的行为应对一些压力;自我实际上包含自尊,一个人没有自尊的话,实际上他的行为,他的思考方式,很多时候就如禽兽一般,自尊实际上是人能不能维持很好自我资源的重要方面。

从这样的几个方面,就可以判断这个人总体上是不是处于健康状态。利用这种工具,我们对中国城市劳动力人口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大概调查人数有5万多人,从统计学角度看,数据还是可靠的。调查结果显示,生理和心理疾病累加起来,在被调查人群中接近30%的人,而真正完全健康的,没有任何不适感的人数接近10%,这也就意味着去掉这两部分之后,有大概60%的当代中国劳动力人口处于亚健康状态。

从生理、情绪方面看,数据显示,年龄越大,身体的功能弱化的越严重,相反,情绪方面,随着不断成熟,情绪方面的问题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性别方面,总体而言,女性的亚健康状态比男性稍弱,这说明女性要承担的责任,要处理的压力可能要比男性略多,比如家庭教育上,母亲一般要承担的责任更多。但就具体的某项指标上,男性相对来讲要比女性弱一点,比如很多男同胞经常用喝酒来缓解自己的压力,但是如果过度,它不仅不能够舒缓压力,而且很有可能是在增加压力。其实,第二天,所面对的压力和问题并没有因此消失,反而积累起来,压力越来越大。

对亚健康的认识,除了从心理、躯体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了解外,还能从其它渠道来进行认识。比如虚弱,表现为在没有任何疾病的情况下,整个人精神状态不佳。中医中说的虚症也是如此,通常,去问中医,查了半天没有什么病,但是中医医师还是会给你开一方药,来进行调理,这个时候可以说正处于亚健康状态。“虚”这个词是中国人所特有的,外国人不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因此对中医的非议很多。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