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学艺:我国社会结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2)

陆学艺:我国社会结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2)

中产阶层需要不断扩大

上述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相适应的状态对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亦是和谐社会政策出台的背景。因此,调整社会结构,特别是要引导、培育并形成一个合理而开放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这个阶层结构必须是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的,并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世界上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现代化国家一定拥有一个合理的、有活力的、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态,即“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结构。所谓“两头小”,是指拥有各种社会资源很多、处于最高地位的社会阶层,其规模很小;而拥有社会资源很少、社会地位低下的社会阶层的规模也很小。所谓“中间大”,是指这个社会已经培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中间阶层(有的国家也称中产阶级)。这一阶层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源,足以使他们获得相当的社会地位和声望,能过上体面的小康乃至于更高水平的生活;他们是社会政治稳定的中坚力量,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共享的骨干群体。一般而言,一个国家形成了这样一种橄榄形社会阶层结构,其现代化社会结构亦便成型,经济社会能持续发展、长治久安。

相比较而言,中国现阶段的社会阶层结构,就结构形态而言,还只是一个中下层过大,中上层发育还没有壮大,最上层和最下层都比较小的“洋葱头型”的阶层结构形态,问题可概括为两句话:“该小的没有小下去,该大的没有大起来。”所谓“该小的没有小下去”,是指农业劳动者阶层应该较小但还没有小。社会中间阶层应该长大了但还没有大。这就意味着社会阶层结构的不合理、不稳定,这是当前中国首先要解决的结构性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深化改革,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引导、调控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使之朝着合理稳定的方向变化,就能逐步达到“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的结构,形成合理开放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相对而言,阶层结构一旦定型便具有相对静态稳定性,而阶层关系则是常常处于动态演变中,并进而成为重塑阶层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动力。一个国家的阶层结构不合理,往往意味着阶层关系问题丛生,各阶层间矛盾和冲突凸显,并会反过来影响阶层结构的调整,进而影响社会和谐。从这一意义上看,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要协调好阶层之间的关系。

建设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促进中产阶层的壮大对于增强社会的稳定是重要的途径之一。目前来看,壮大中产阶层的重要战略取向是要加强社会建设和加快社会体制的改革,加快民生事业、社会事业的发展,扩大公共服务的规模和水平,这既能解决诸如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等民生问题,也扩大了从事公共服务的人员和队伍,壮大了中产阶层的规模。

缩小社会中下阶层,主要是要进一步缩小农业劳动者阶层和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的规模,这是社会阶层结构朝着合理方向调整的必然要求。对此,要积极增加就业、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打破户籍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建设社会现代化,就必须实现民生事业、社会事业现代化(包括教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医疗卫生现代化、社会保障现代化等等)、社会体制现代化、社会管理现代化、社会组织现代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社会观念现代化和社会结构现代化等等。可见,建设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要建设社会现代化,既要统筹协调好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之间的各种关系,也要统筹协调好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关系,使之更加全面、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准备。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