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美国高考:给人理解梦想的空间(5)

破解美国高考:给人理解梦想的空间(5)

“高考就是你的梦吗?可它除了分数外,还能看到什么?”

“假如我在国内读高中,可能就废了。”马振翼这么讲他自己。

他在台湾读小学那会儿,教师是可以体罚学生的。不好好念书,老师可以用藤条抽学生手掌。“错一个字,打一下。错了300个,就打300下。我没有一周是不被打的。”至今,最让马振翼耿耿于怀的是,一个男老师骂过他:你是我教过的最笨的学生!这让他很没有自信心。

到美国上学后,人也没多少起色,还是老样子,玩、混,就是不念书。到初中为止,他转了7所学校。直到上高二,遇到一个教数学的白人女老师。

“她对我特别有耐心,像妈妈一样关心我。在她的课上,我常受到夸奖。我喜欢上了数学,每次考试都考满分,每天作业都做。”后来,她又把马振翼介绍给一个教高年级数学的老师。很快,马振翼学完高中数学,又跑到离家不远的伯克利,修完了大学一、二年级的数学和物理,并顺利通过考试。

申请大学时,马振翼除了数学和物理,其他科目的成绩都很差。既然这个学生,一年跳了好几年的数学课程,肯定不笨,有天分。于是他被伯克利录取,双攻物理和数学。

“是那个女老师改变了我,她给了我自信心。否则,我现在可能还是混。”马振翼当高中老师时,也教数学。他教书的地方,是黑人居住区,犯罪率高,50%的学生毕不了业。

“一个好老师,一定要启发学生,启发他的潜力。如果半年里,能有一个学生被我启发了,对数学产生兴趣,那我就成功了。”有个黑人学生,起初很恨马振翼,给他写来死亡威胁信。因为他吸大麻时,被马振翼逮到。半年后,这个学生又写了封道歉信。等马振翼离开这所学校时,这个学生哭了。

“人在年轻时学到的课本知识,可能会被忘掉。但一个启发、一个感动、一个梦想,可能会影响你一辈子。”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从自己读书、教书经历中,马振翼悟出的结论是:教育的重点,就是启发人!

这些年,马振翼在中美两地,接触过的学生不下几万。聊到两地学生的差异,他的回答是: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学生没有梦想。

美国的教育,从小开始就教你发现自我,鼓励小孩敢想、敢做。它的文化也一再告诉人:只要你想到、你做到、你充分努力了,那你一定会得到!

中国的教育,没有给人理解梦想的空间。

“难道高考,就是你的梦吗?可它除了分数外,关于你是谁,你要什么,你想做什么,你的梦是什么,这些能看到吗?没有梦想,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吗?没有梦想,中国能出乔布斯吗?”

《纽约时报》那篇报道说,“星腾科”去年在美国的营收有700万美元。至于在中国有多少,马振翼苦笑道:“我来大陆3年了,还没挣到钱。”但很快,他又乐了。

“假如每年,我都能发掘出一两个,像银川男孩那样的学生,也值了!”

他的想法是:当这些年轻人站在人生的拐弯处、梦想的道口前,自己能在他们身后,用力地推上一把。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