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阶层与发展方式转变(4)

中国中产阶层与发展方式转变(4)

从第二类中产阶层看,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国家权力的职业,比如党政领导干部、垄断行业的职工,不能作为多数人福利改善的主渠道,这种渠道不适用于多数人,没有自我扩展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渠道对其他渠道还往往容易产生发展机会的社会排斥。

第二类中产阶层中还有许多知识分子是在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单位工作。这些领域主要在公共产品领域,与行政垄断相联系。这些领域由于改革的滞后,规模并不能有效做大,难以成为培育新中产阶层的重要渠道。

4.中国公共产品短缺与中产阶层规模难以扩大

从中国当前的现实情况看,中产阶层规模难以扩大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公共产品短缺。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给中低收入者带来沉重的负担,使得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失去了成为中产阶层的机会和能力。中国的公共产品短缺造成中产阶层规模难以扩大,主要有如下三个机理:

机理之一:由于公共产品短缺,中低收入者由于缺乏人力资本而难以成为真正的中产阶层。在现代社会,没有人力资本的中等收入者是不能被划分到中产阶层的。

一个基本常识是,作为文盲即使收入再高,也不能被认为是中产阶层,因为他们没有实践精神自由的能力。中产阶层发育和扩大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力资本。但由于公共产品短缺,中国人力资本投资远远滞后于经济增长,由此形成了中产阶层难以扩大的“瓶颈”。

机理之二:由于公共产品短缺,即使成为中等收入者也难称之为中产阶层。中国有一种现象是,许多人市场化的收入水平并不低,可以划分到中等收入群体的行列,但由于上学贵、看病贵、房价贵、养老无保障等公共产品短缺的因素,很难达到中产阶层的生活品质。

尽管中国社科院所提出的中产阶层规模比较小,但许多人还说自己“被中产”了,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研究中产阶层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公共产品短缺、生活品质难以提高的因素。也就是说,许多人由于难以享受到一些公共产品,导致他们并不能真正摆脱基本生存压力,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产阶层。

机理之三:公共产品短缺还造成中产阶层外流。中国社科院《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移民输出国。而不同于第一拨混杂偷渡客的底层劳工和第二拨国门初启之时的洋插队,新世纪移民潮的主力由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组成。

中国中产阶层外流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公共产品短缺而缺乏安全感。他们所认为的子女教育、空气质量、食品安全、法律保障、社会福利等西方国家比中国好,其实都是公共产品领域的问题。如果中国在这些方面进行改善,许多中产阶层就不会选择到外国居住。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