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啥提倡农业合作化?(5)

毛泽东为啥提倡农业合作化?(5)

三、引导农业合作化与农业水利化相结合,推动“支部建在村上”

笔者:陶老,毛主席当年推行农业合作化,特别注重引导农业合作化与农业水利化相结合,相互促进,您怎么看这一点?

陶老:毛主席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农业合作化和水利化结合方面,毛主席想得又远又具体。毛主席曾经多次与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同志长谈,党内作过传达,林一山林一山(1911—2007),山东省文登人。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平师大地下党中心支部书记。1949年从事水利工作,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水利部长兼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在书记会和水利会上作过报告。1953年2月毛主席乘坐长江舰视察,从汉口到南京,在长江舰上和林一山深谈过几次。

毛主席说:解放前中国只有几座水库,要发展农业,必须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发展水利,要将农民组织起来搞合作化,农业合作化和农业水利化,就像长江的流水后浪推前浪!他又说:中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利又是农业的基础和命脉,只有水利搞好了,农业才能长期发展,农业发展了才能更好地支援工业林一山:《毛泽东胸中的长江》,参见《毛泽东在湖北》,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第80页。。

当年毛主席这些讲话党内传达过多次,很亲切,鼓舞人心,充满着历史的辩证法。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沿着长江视察,到黄河边视察,非常注意将大江大河的治理和农田水利结合起来。在农业合作化时期,每年召开全国水利会议,都要求各省第一把手参加,多方面结合讨论创造条件兴修水利,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记得毛主席在讨论“全国农业发展四十条纲要”时,曾到全国许多地方和基层搞调查。1956年1月9日他给周总理写过一封信,专门说到这个问题:“兴修水利,保持水土。一切大型水利工程,由国家负责兴修,治理为害严重的河流。一切小型水利工程,例如打井、开渠、挖塘、筑坝和各种水土保持工作,均由农业生产合作社有计划地大量地负责兴修,必要的时候由国家予以协助……”《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4页。毛主席这段话可以说是整个毛泽东时代兴修水利的基本原则。那时我奉命参加《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整理工作,“纲要”从初稿的十七条扩充到四十条。毛主席反复给我们强调兴修水利的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是那个时代我国水利事业的基本方针。农业水利化离不开农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又推动了农田水利化。正如毛主席所说:“依靠合作化开展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是完全可能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499页。那时全国有不少的农业社就是由于联合打机井,从互助组联合成初级社的。在山西,在全国这样的事例很多。我一闭着眼睛,当年农业社打井、开渠、挖塘、筑坝和各种水土保持工作,甚至自力更生修水库,都浮现到眼前。那时候,不论是国家、省、县哪一级修水利工程,广大社员“打起背包就出发”出义务工,多少无私贡献啊!

当年社员们改天换地的精神和贡献,历史应永远铭记。李顺达所在的金星农林牧合作社从建社到1955年夏,全社共修筑拦洪土坝70余座,70%的拦洪坝经受了洪水考验。1955年秋后,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转为高级社,并于1957年贯彻执行《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掀起了筑坝造地高潮,“苦战一冬春,建设拦洪坝220座,造地200亩”,当年抵御了该沟洪水,保证了农林牧各业丰收。《西沟村志》,第71、73页。1958年,西沟不要国家投资一分钱,自力更生在百里滩兴建了西沟水库《平顺县志》,海潮出版社,1997年,第116页。,听说一直到80年代,西沟水库都起作用。像这样的事例全国各地都有。

毛主席当年强调农业合作化与水利化相结合,山区发展与平原发展相结合,在主观和客观上都促使党组织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健全,战斗力普遍增强,全面巩固了我党在全国的领导地位。我经常回顾和思考,毛主席是以“支部建在连上”缔造了一支红色军队;在某种意义上,又依靠我党农村党支部工厂部队基层党支部,“支部建在村上”“建在厂矿”,建设了一个新中国。“支部建在连上”,是井冈山的创造;“支部建在村上”,是提倡和推进农业合作化的保障。当年农业合作化运动,健全了农村基层党支部,提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发展了不少农民好党员,这些党员一心扑在集体经济上,他们的行动和党的宗旨、共富政策是一致的,他们在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中起的作用是深远的。

现在回想起来,农民和战士有很多不同,教育农民和教育战士应该有很多不同,农村和军队也有很多不同,当时各级干部对这一点认识不够。这样就带来了毛主席当年批评的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及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各级干部没有认识到各地农业合作社发展的不平衡而盲目统一部署。我们在农业合作化运动后期和人民公社时期反复出现过急过快、一刀切、社内管理跟不上等问题,都是应该深刻总结的教训。

但总的说,农业合作化初步改变了自古以来我国小农经济的封闭性狭隘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农民乃至全国各业一盘散沙的历史状况,对推进三大改造,建立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作用是巨大的关键性的;对加强全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作用是巨大的深远的。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