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滞的古巴带给中国的启示

停滞的古巴带给中国的启示

夜间,从墨西哥世界闻名的度假胜地坎昆飞往古巴首都哈瓦那,感觉就像是体验一段通过时光隧道的旅行。比较两地,天都是湛蓝的天,海都是蓝绿相间的海,空气都是干净透明的空气,气温都是温暖适人的二十七八度。但是,其他的一切都完全不同了。坎昆拥有200多家五星级度假宾馆以及完整一流的配套设施,物价却明显低于中国国内水平。整个城市夜间一片灯火璀璨,熙熙攘攘。无论是在街上还是在店里,见到的百姓脸上无不洋溢着自信和乐观的神色。降落哈瓦那,迎面而来的是一片漆黑,还有脸色难看,满口吆喝中文词“小费”,专门刁难号称是享有落地签证优待的中国游客的海关官员,强行代填入境卡,每张一美元。短短一小时的航程反差如此强烈,需要游客具有相当强悍的调适能力。机场换汇柜台后站着五六个职员,却只有一人在工作,其他各位都对排队长龙视若无睹,持续热烈地谈天说地。

哈瓦那核心区域布局大致体现出古巴发展的历史进程。靠近码头的一片是西班牙风格的老城区,16到19世纪建成。边上是美国风格的旧城区,20世纪上半叶建成。再往外是充满苏联拙劣建筑风格的政治中心区,上世纪60到80年代基本建成,这些年又加建了些说不清什么风格的零星新建筑。再往外是所谓新区,在过去是富人居住现在是官员和有海外富亲戚的人居住的别墅区里盖了些居民楼和酒店,专供外国人和游客居住。无论是哪个地区,都是一片破败,年久失修,惨不忍睹的样子。最大的共同特点是住宅没玻璃窗和没电,透过黑乎乎的百叶窗向黑乎乎的屋内望去,一片死寂。

哈瓦那老城区有一片面积一平方公里左右的保护区,以西班牙殖民者统治整个美洲的总督府为核心,完全保留了16到19世纪殖民时期的风貌,古色古香,完整无缺,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其中一个显然是对外橱窗的小广场上有一家粉饰一新的牛排馆,听说劳尔•卡斯特罗还在这里请到访的习近平吃过饭。但从此出发,无论向任何方向走上50米以上,周边的建筑物就变成表面粉刷一新,门内空无一物,而且粉刷的只有临街的一面,而且只装修了一层。牛排馆对面有个宾馆,一层大堂整修得富丽堂皇,灯火辉煌。我问导游能否搬到这里来住,以便零距离体验古巴文化。导游白了我一眼:“请抬头看看楼上,所有房间都没玻璃,夜里蚊子咬死你。”

哈瓦那可算是世界老爷车之都。那些专门用来为外国游客观光的高级老爷车,车龄至少50年以上,翻修不知多少次;还有各种各样即使是在各出产国也早已绝迹的各色车型,诸如伏尔加,拉达,北京212吉普,等等,车龄至少也有二三十年了。这些低档车不值得费心翻修,只要能跑就行,所以一辆辆蓬头垢面,油漆早已不反光,车门半张半合,车窗半透明。听说在古巴,修车早已不再是一门技术,而是一门艺术了。出了哈瓦那,就连这些老爷车也基本看不到,只有专供我们这些外国游客的中国宇通大巴,成群结队,招摇过市。

50余年来,古巴实行着远比改革前的中国还彻底的苏式社会主义制度,没收了过去由私人和外国人拥有的土地、房屋、企业等资产,所有行业和企业一律国有化,90%以上劳动者被纳入国有体制。今天,古巴百姓的基本口粮还是由国家配给,广大普通职工每月的基本工资是相当于20美元的外汇券,用于购买日用品,至于正规的古巴比索(俗称“土比索”,与外汇券的兑换率是1∶24)只能在自由市场上买点蔬菜水果。仅仅在3年前,古巴百姓还无权购买和拥有家用电器,手机在这里还是新生事物。表面上,古巴是个平等社会,部长们月工资不过40外汇券。实际上,不少官员贪腐严重,特权横行,生活质量远高于普通百姓。这种靠强力维持的“共同富裕”变成了货真价实的共同贫穷,百姓失去了工作的动力,超过一半的可耕地被废弃,加工制造业工人每天只工作半天(缺电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