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现在的状态,很多人都在那儿抱怨,自己不做事,不去改变现实。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每个人既是原告,也是被告。你不喜欢很多人的作为,比如行贿送贿、贪污腐败,你愤怒,你在网上骂,可是当你自己成为权力者的时候,你享受它的利益、好处的时候,有时候你做得比他们还糟糕,你跟那些你不喜欢的人是一样的。
我始终是一线的记者
南方周末:你说过很羡慕一线的调查记者,你还会出现在一线吗?
白岩松:我始终不认为我没有做一线记者,别人经常给我各种角色,主播、主持人等等,其实我就是一个记者,或者是一个传媒人,永远是这个定位。
什么叫做一线?有多少个记者不带任何灵魂,天天在新闻一线,你认为他在一线吗?即使不经常来到矿难现场,但如果你的心在一线的话,你依然在矿难现场。就像有很多人说新媒体和老媒体,可是我总想说,有多少新媒体还没新就老了,可是你不也见到很多央视、凤凰、南方周末等老媒体如此新锐吗?媒体里有很多的老人非常年轻,也有很多的80后都老了。
就像我挺反感有人总说记者“要替人民说话”,我特怕这句话,难道你不就是人民,就是一个老百姓吗?所以,我觉得我就是一个记者,我始终在一线,始终在新闻现场。我多少次直播提醒新闻现场的记者,该注意的是新闻,是事实真相。太多在现场的记者没带心和灵魂,一直注意的是自己的发型,带着从办公室里写好的稿子去现场。
南方周末:《新闻1+1》之后,你还有新研发的节目吗?
白岩松:当然,不断地在讨论新节目,我们今年还在改。今年《新闻1+1》也在变化。我要打造一个多元化的平台。在我现在的节目里,每天大量引用来自网络、微博以及其他媒体的声音,然后有很多声音,甚至是跟我的看法不一样的。
我不希望把《新闻1+1》变成一个一言堂,而成为一个声音集散的平台。这次改版的时候,我写的第一句话就是,《新闻1+1》这是一个在电视上首播的多媒体栏目。我已经不再把它当成电视栏目了。我的节目头一天在电视里播完,第二天互联网上就出现了,新浪新闻的首页都会有,而且点击量非常高。所以我已经把它当成一个多媒体节目了。
没有正面和负面,只有报道
南方周末:到目前为止,央视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新闻频道这两年动静也蛮大的,你觉得它达到了理想状况吗?
白岩松:我觉得理想永远在路上。从个体的角度说,我已经比我原来想的人生命运、际遇、事业、家庭等,都比我想象的远得多。原来以为一百米,现在跑了三百米。但是从一个更大的梦想来说,我觉得刚刚出发,还早呢!
我从来没有满意过。央视新闻改革和《新闻1+1》,还有很多可以改造的空间。不光是我们自己,还有周围,我们这个社会可不可以更加信任媒体?我们的管理者可不可以更自信地知道:媒体是建设者,而不是添乱者。可不可以更加自信,让所有人都看到我们的缺点,并且改变缺点,而不是只想把美好的一面让别人看。
如果中国的媒体都只展现中国最美好的一面,全世界谁相信你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啊?还有,我们的年轻人会不会以为中国已经好得不得了,再也没有危机感了?一个没有危机感的民族怎么能向前走呢?
如果现在只能让媒体把所有好的东西都报道给大家,危面感从何而来?我们如何更真实地去了解“中国”?如何知道上海和贵州是不一样的?有些官员还在滥用自己的权力,贪污腐败依然存在,这一切应不应该让高层领导和人民群众知道?作为新闻人,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时代变得更好。
南方周末:央视现在的海外记者站快80个了,国内的记者站已有近40个,这对央视的新闻报道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白岩松:我们离新闻更近了,更接地气了,还有有一些对当地不利的报道,也不用当地电视台配合我们做了。
南方周末:你在北大演讲提了一句话:新闻只有一种报道,没有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
白岩松:朱镕基总理1998年与《面对面》小范围座谈,他说正面报道占多少合适?我看51%控股就好了嘛!
很多年前丁关根当中央宣传部长的时候,有一个七八个人的座谈,丁部长问:你们《焦点访谈》一个星期是怎么配备的?然后说三天正面的、三天负面的,一天中性的是随机的,结果丁部长反应特快,说了一句:“在我看来七天都是正面的。”就看我们传媒人怎么来理解这句话。如果你所有的报道都是建设的、积极的、满怀感情的,推动这个国家变得更好的话,即便是有人以为的负面报道,不同样是正面报道吗?
如果天天都只是大家以为的正面报道,但慢慢麻醉了这个时代,麻醉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丧失了所有的危机感,只呈现某种虚假的好,但真正的不好没被像啄木鸟一样给叼出来并且改正的话,这个正面报道从历史的角度看,不就是负面报道吗?
所以我们这个时代到了要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了,不存在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的问题。所有的报道只要是好报道,社会效果好,都是正面报道,因为有助于国家的进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