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侃如:中美应避免网络冷战

李侃如:中美应避免网络冷战

提要:许多人现在正将网络安全领域的美中关系界定为数字版的美苏冷战。双方的决策者和公众都必须面对如下事实,即网络领域的发展带来的是紧张关系而不是互信。如果两国希望有较为积极的网络前景,那就必须直面网络安全的挑战

 

图说:美国密歇根大学政治学教授李侃如,美国总统奥巴马中国顾问团成员。

对国际政治前景来讲,或许没有比美中关系更重要的国家关系了。在从和平、安全到金融、贸易和环境的关键全球事务中,再没有哪两个国家发挥着如此强大的支配作用了。这两个大国如何相处将很可能是一个关键的决定因素,不仅决定着它们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前途,还决定着更大范围的全球稳定与繁荣。

在美中构建起来的关系网中,没有什么问题像网络安全问题一样,在极短时间内出现,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又引发如此大的摩擦。就在20多年前,“网络空间”几乎不存在,除了数量有限的大学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之间初步建立起来的连接。如今,网络空间在我们整个的全球化生活方式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我们几乎搞不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

然而,对这一领域的担忧已经迅速上升到美中关系的最前沿。尽管高层决策者和广大公众都在尽力搞懂网络领域的基本动向和影响,但网络安全这一问题正在美中关系中日益凸显出来,并严重影响着双方对威胁的理解。

互联网或许没有正式的国界,但国家实体日益参与其中并且对它甚为关心。在美中关系中,最近的网络趋势总体上讲是消极的。

的确,许多人现在正将网络安全领域的美中关系界定为数字版的美苏冷战。

美国针对网络安全提出了大量新的立法提议,美国军方也在成立网络司令部的同时,出台了一项新的网络威慑战略。尽管这一战略没有具体提到任何一个国家,但它显然把中国作为美国今后在网络安全领域将要面临的诸多威胁之一。

中国学者和官员自然对上述指责作出了愤怒回应,称这些指责“毫无事实根据,是冷战思维的体现”。

此外,许多人认为中国的网络系统比美国的网络系统脆弱。

不管人们持何种立场,更令人担忧的是,此类紧张关系和担心都不可避免地在增加。

总而言之,美中两国对彼此网络行为的怀疑都与日俱增,而这种怀疑很容易影响它们对彼此长期意图的整体判断。网络领域与两国关键价值观(即美国的个人隐私和中国的国内稳定)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突出。在网络安全有可能会对两国关系造成危害之际,人们对全球力量对比的变化程度和速度也着实不确定。各方都在担心,美国和中国在未来数十年的关系究竟会是大体合作的还是大体对立的。

在传统的两强关系中,实力、弱点和意图的交织决定着它们究竟将彼此视为伙伴还是威胁。因此,这一问题的利害关系几乎高得不能再高了。目前,双方的决策者和公众都必须面对如下事实,即网络领域的发展带来的是紧张关系而不是互信——互信指的是信任彼此有能力找到合作的办法,来处理我们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

尤其重要的是,华盛顿和北京应当开始打下基础,以便增进互谅和合作并制定处理诸多网络安全问题的共同准则。这种双边努力当然不应妨碍诸多类似的多边努力,但是有所侧重的双边对话是具有极大潜在价值的。

美中关系对互联网和数十亿网民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对网络世界以外的全球整体秩序来讲也是如此。如果两国希望拥有较为积极的网络前景,那它们现在就必须直面网络安全的挑战。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文章 作者为该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侃如和21世纪防御计划项目主任彼得·W·辛格)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