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对“三农”问题的感悟(2)

何平:对“三农”问题的感悟(2)

二、应对“三农”危机必然选择新型集体化

上世纪90年代初,当家庭经营下的“三农”问题明显暴露时,华西、刘庄、南街等新型集体化村坚持集体化道路,坚持集体化经营下的不断改革,不仅实现了共同富裕,而且跨越了小康,实现了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生活城市化,农业管理企业化,农业发展科学化,科学决策民主化,实行了教育免费、住房免费、医药免费、部分衣食用品免费的分配制度。这自然使失望中的农民看到了新的希望,真是有意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遗憾的是这一希望迟迟没有成为现实。

新型集体化村被广大农民向往的同时,虽然得到中央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但新型集体化村“只有依靠集体化,才能发展和壮大”的根本经验始终没有在广大农村加以宣传和推广,中央仍然把小岗村分田单干的做法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出路,并提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长期不变。显然,只是肯定了新型集体化村的成就,却放弃了新型集体化村所选择的集体化道路。因此,广大农民不仅没有走近希望,反而陷入了绝望。于是,纷纷背井离乡,远到城市打工。让人感到十分担忧的是,在实行家庭经营的土地上,却再看不到改革初期的劳动景象,只有不断减少的耕地,逐渐空心的村庄,严重恶化的环境,以及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孤独、忧郁和渴望交织的眼神。尤其是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的生活、教育、心理、行为、安全等突出问题,让人感到深深的震撼、不时的纠结。此时,新型集体化的发展却从四方面呈现出令人乐观的态势:

1、生产更加先进,生活更加富裕,环境更加优美,关系更加和谐,政权更加稳固。

2、出现了更多的华西村、刘庄村、南街村。新型集体化从华西、刘庄、南街最初的几个典型,如今已发展到几十个,如:黑龙江的兴十四村、北京市的韩村河村、窦店村、留民营村、江苏的蒋巷村、长江村、三房巷村、浙江的腾头村、航民村、望海岗村、河北半壁店村、河南的北徐庄村、龙堂村、湖北的洪林村、四川的宝山村、山西的东四义村、山东的西霞口村、江西的进顺村、花园坪村、广东的崖口村、深圳的南岭村、大连的后石村、厦门的马塘村、乌鲁木齐的八家户村。此外,在这些村的带动下,全国近两千个村正在走向集体化发展。其中,华西村所在的江阴市一半以上的村发展了集体企业。

3、新型集体化村的巨大变化,不仅让广大农民向往,而且让城市人向往。在新型集体化村没听说农民外出打工,却听说城市人退休后回村养老的情况,中国人叶落归根的理想在这里仍然再现,让人感到十分和谐自然。

4、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三次派人去南街村参观,在留言薄上写着:“大包干发源地的人员,看到了南街村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模式,使我们的党组织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学习南街村,壮大集体经济,走向共同富裕。”

显然,新型集体化的优越性充分显示,因而各地前往新型集体化村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许多专家学者也开始研究集体经济,然而,也有一些专家学者千方百计否认新型集体化的优越性,甚至主张土地私有化,认为只要实行土地私有化,一切问题就能解决,这一危险的论调暴露出严重的官僚主义和盲目崇拜资本主义的倾向,必须引起所有中国人的警惕。为此,我还要向高层官员、专家和学者及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向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和所有关心三农问题的朋友们再次发表以下感言:

1、中国农村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农村的差距,早在中国近代史上就已形成,并非集体化造成,恰恰是集体化缩短了这一历史差距,继续过去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最终使我们更加落后。实践证明,只有集体化才能体现广大农民的利益,集中广大农民的智慧,凝聚广大农民的力量。实践将进一步证明,农村集体化是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必然,而集体化经营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则是农村集体化历史发展的必然。农村改革前的最大失误在于我们的工作没有因地制宜,没有坚持集体化经营下的不断改革,而改革后的最大失误在于变集体经营为家庭经营方面搞了一刀切,庆幸的是华西、刘庄、南街等部分新型集体化村坚持集体化经营下的改革,因而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集体化的优越性。当然,现阶段,部分新型集体化村的实践不能代表中国所有的农村,我们不能就此否认家庭经营的存在。应当承认,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很长时间,家庭经营仍将存在,否认这一点,就会脱离实际,就会犯改革前的错误。但我们必须看到农村未来的发展主流是集体化。所以,普遍把家庭经营长期作为农村发展的单一形式的政策是不合理的。凡是人口较多,且自然条件可以进行机械化作业的村,都要引导他们并在他们自愿的基础上逐步走向集体化,只要中央政策推动,各级领导重视,加上典型带动,坚信一定会有更多的村走向新型集体化。

2、山东农民韩进绝望自杀的悲剧不是偶然的,国家市场供求失衡和小农经济应对市场风险的盲目性和脆弱性决定了这一悲剧的发生。一方面,农民只能看到产前个别自由市场的的需求,却看不到整个国家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家庭经营下的个体生产缺乏集体意识,因而势必导致整个国家的生产处于失控状态,任何人都很难预测产后的市场会是一个什么情形,所有预测势必带有很大盲目性。要把握产后的国家市场,只有依靠集体化组织和国家计划,实行计划经济。这样才能避免产前的盲目、产中的失控、产后的失衡。国家产前没有计划,产中不能保证有计划生产,产后就很难形成稳定的市场经济。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