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在人民网设置的互动留言栏目中,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一直是广大网友关注的热点,请问牛文元参事,在我国几个省市进行低碳试点,他们在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方面,在节能减排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第二个问题,房地产行业、工业、交通一直被称为世界上三大高耗能产业,您对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在这些行业的使用有什么建议?
牛文元:
谢谢你提这个问题,新能源本身也是全世界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有一个数字,在二十世纪的100年,全世界消耗的石油天然气2460亿吨,消耗煤炭1420亿吨,应用的钢材380亿吨,铝7.6亿吨,铜4.8亿吨。在全球创造财富的100年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消耗地球上的这么多能源和资源。而21世纪,我们的财富总量会比上个世纪高出3-4倍,如果我们还要用这种方式利用能源和资源,大家惊呼,需要三到四个地球才能够供应,当然,地球是负担不了的。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一份报告,它说,现在全球人类的生态足迹已经超出了地球负荷的20%,人类在加速耗竭自然资源的存量。这是我们很现实的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尤其是能源,在能源当中,传统的能源本身,一是用量特别大,更重要的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给全球的气候变化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我们也有一个数字,现在每年全球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大约是300亿吨,其中有一半可以被森林或者海洋所固定,而另外一半直接排到大气当中。所以就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只有通过能源的,特别是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后现代能源的加入,我们才能够避免能源的过度消耗,特别是对资源造成的损害。
牛文元:
刚才你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能源的主要消耗领域是工业、交通和建筑,而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同样是这三个领域。为了说明这个问题,2001-2010年这十年期间,中国每建筑一平方米的房屋,需要消耗土地0.8平方米,需要消耗钢材55公斤,需要投入能源0.2吨标准煤,要排放出二氧化碳0.6吨。在这十年当中,每年中国大概建筑的面积是20亿平方米,大家可以算算,如果每一平方米需要负担这么多东西的话,可以算算每一年消耗多少能源和排放出多少二氧化碳。我们举这些数字的意思是,发展新能源,特别是新能源在整个能源中所占比例的提升,将是克服我们从地球过度挖出能源,特别是克服由化石能源带来的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我记得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9年9月22号,在美国纽约召开的气候变化峰会上向世界有一个承诺,到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包括所有新能源在内,它的比例要占到中国总能源的15%,这个数量在中国来讲是相当大的,因为中国传统能源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要的,新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电、核电,这方面的比例在逐年提升。而到2020年,我们要争取占到总能源消耗量的15%,任务还是很艰巨的。
牛文元:
我们都非常明白,能源本身对于一个国家,对于整个经济体的自身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在建国初的1950年,大概每一年用能源的总量2400万吨标准煤,但是到现在,为了支撑一个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所消耗的能源是30亿吨以上,这个数字本身是很惊人的。因此,我们对能源本身来讲,一方面我们要特别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我们会把节能作为整个发展当中的主线。因为节省能源本身,就是我们对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的贡献。我记得前几年曾经提出一个目标,如何能够利用现在一半的能源,而产生出比现在高出一倍的财富,如果我们能达到这样的前景,应当说对财富的支撑,以及减少对地球本身的干扰,都会达到一个非常好的前景,我们也在努力和全世界各个国家一道实现这个目标,也就是把人口、资源、环境、能源和发展,这几位一体的进行统一思考,共同使得能源支撑我们的生态,能源保证我们的生活,都达到一个理想的程度。谢谢你。
卲秉仁:
我补充一个概念问题,我们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是非化石能源的消耗量占总能源消耗量的15%,这个包括水电,水电属于清洁能源,也属于可再生能源,但它不属于我们这次讨论的新能源。所以说这个指标问题不大,为了坚持二氧化碳的排放,把传统能源的改造始终放在优先位置,这点请大家注意。
全国台联台声杂志记者:
5个月前,海协会、海基会两岸两会上签署了《海峡两岸核电安全合作协议》,旨在建立两岸核电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开展核电安全监管交流及专业机构的合作等等,请问张局长、王总,作为业内人士,是否可以介绍一下关于两岸开展核电安全监管的交流,及专业机构合作方面,两岸的相关部门或者机构是否已经有了一些具体的进展,或者说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大陆这方预计会在哪些方面着手推进这项工作?
张国宝: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台湾有四个核电反应堆,福建也正在建设核电站,但还没有竣工。海峡两岸共同就核电的安全,特别是在福岛事故以后,如何加强信息交流,以及经验的互相交流,我觉得对确保两岸核运行安全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两岸是不是肯定有交流,那是肯定的,没有交流怎么去签协议呢。不仅在核电方面,在新能源领域中,双方也互派代表团,我也曾经率领过有50多人参加的代表团到台湾跟他们交流。当时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也会见了我们。在之后,台湾工业研究院也不断派人来,2、3个月以前我还接待过他。
王炳华:
海峡两岸签订了和平利用核能的技术、安全、核废物包括核废料之间的合作协议,目前这个协议签署完之后,执行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中方执行的主体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国的核协会,二是中国的核学会,两个团体正在和台湾方面的相关团体进行交流和合作。目前的领域是三大领域,一是核电的安全,二是台湾的核电站包括核能界,在核能废物处理方面有自己独到的技术,而且这个技术是比较先进的,目前双方正在进行详细的经验交流和合作协议的沟通。三是台湾方面的核肥料也是我们交流和合作的主要内容。
主持人:
时间关系,现在提最后一个问题。
中国能源报记者:
请问张国宝主任,关于我们国家能源体制改革的问题。众所周知,现在的能源管理体制是多头管理,相关部门,包括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水利部、海洋局等等都会管,但是也产生了很多问题,这个问题跟体制管理也有一定的原因,据相关全国煤炭人士介绍说,下一届政府改革,组建能源部的可能性和时机已经成熟了,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在下一届政府机构中有没有可能组建专门的能源部,负责我们国家的能源管理。
张国宝:
邵秉仁先生原来是我们体改委的副主任,也直接参与了电力体制改革和能源体制改革的设计,这个问题他回答比我来回答更贴切一些。
卲秉仁:
谈谈我个人的认识。2002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是基本正确,市场化取向和改革方向也是正确的,当然要根据新的情况不断完善改革方案。比如当时没有这么多新能源发展的情况,现在新能源发展的比较快,应该补充这部分。现在的问题,我总的感觉到,在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进展不快,除了厂网分开的任务已经完成以外,主辅分开正在进行当中,可能也接近完成了,还没有看到真正的成效。其它方面的改革几乎是停滞不前,这是客观事实。在有些方面甚至出现了一些倒退。按照既定的改革方向,按照温家宝总理的报告精神,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是下一步必须进行的。这里面的关键问题,要建立起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力市场。
卲秉仁:
第一,必须进行电网的输配业务分开。输电属于自然垄断环境,不该引入竞争,它应该独立起来,履行一定的公益职能,由国家进行严格的监管。配供电要放开准入,实行多元的竞争。因为输配不分开就无法真实核实输配电的成本,无法进行曾经谈到过的电价改革的问题。
卲秉仁:
第二,按照供求关系,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电价形成机制,解决上下游产品之间的矛盾,解决电价内部矛盾。
卲秉仁:
第三,要完善和提高监管能力问题,确保电力市场的公正和公平。至于刚才你谈到的那个问题,要成立能源部,这个我们也不清楚,等到下一届政府公布方案的时候,大家自然就知道了。但是,我认为不管成立什么样的部,不管成立什么样的机构,关键是要政府职能必须进行转变,让市场在配置资源当中真正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这是我们应该进行的目标。
张国宝:
今天在最后我想讲一句,我们今天是政协的新闻发布会,我们代表的不是哪一个政府,或者我们过去在政府里干过什么事情,我们今天都是代表政协委员个人的身份参加的,所有的意见都是个人意见,也不是我们6个人的集体意见。
主持人:
本次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