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院长:不只做旅游景点,要做文化机构(2)

故宫院长:不只做旅游景点,要做文化机构(2)

故宫的收藏绝对值得骄傲

《瞭望东方周刊》:以往媒体和公众提到故宫,往往将其与台北故宫相提并论。但从形态、性质上看,故宫似乎更愿意与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等比肩而立。在世界顶尖博物馆的坐标系内,故宫如何定位自己?

单霁翔: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博物馆,它的文化身份极为特殊。一是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以紫禁城遗址而论,占地106公顷,有大大小小8728间房屋,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第一批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

二是故宫是世界上文物藏品和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以收藏的文物而论,总数有180万余件,这个数量在世界博物馆中也可以排在前列。

而且,衡量博物馆的藏品除了数量,更加注重的是品类。在这一点上,故宫的收藏绝对是值得骄傲的。它有25大类数十个小项,涵盖了书法、绘画、碑帖、古籍、档案、陶瓷、铜器、玉器、珐琅、玻璃、印章等等绝大多数的文物类别,而且重要的类别都是历史序列整齐,比如书画收藏可以举办中国书画史展览,陶瓷收藏可以涵盖中国陶瓷发展史,玉器上迄新石器时代下至清末没有断档,这一点在世界上没有哪个博物馆可以媲美的。

三是故宫博物院是当今世界上观众来访最多的博物馆,2011年达到1420万人,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既是世界文化遗产,又是世界著名博物馆,这些文化身份集于一身,就要求故宫博物院不懈努力,成为既值得骄傲、又令人尊敬的文化典范。

经过87年的建设,故宫博物院已经成为特色比较鲜明的著名博物馆。但我们也认识到,在博物馆建设上差距还非常大。比如最近我所提到的在安全防护、遗产保护、社会服务、基础设施保障、藏品保护环境、科研、陈列展览内涵、文化传播功能、科学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十方面的质量提升规划,就是紧紧围绕着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的愿景而来。

《瞭望东方周刊》:有人评论说,故宫博物院是“故宫”+“博物院”;也有人说故宫有“皮”没“瓤”;还有评价说,许多人来故宫还只是逛故宫,当作博物馆来参观的人很少。而我们也看到故宫整修开放的面积不断增加,馆藏文物经过清理达到180万件,同时在研究领域也有不少建树。故宫的“建筑”、“馆藏”、“科研”三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目前资源分配比例如何?

单霁翔:故宫既是世界遗产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国家一级博物馆。这样一个特殊身份就决定了它“宫院一体”的架构,也是故宫管理者所要面对的最大的课题。

古建筑群是故宫博物院最大的藏品,是不可移动文物,按照文物保护的标准,自然是不希望太多的观众干扰它,而从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弘扬文化传承的角度,又需要尽可能多的观众参观和接受教育。所以,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保障古建筑和文物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修缮和合理调整布局增加开放空间,缓解越来越多的观众流的压力。通过文物研究和管理研究等科研活动,把精彩的文物藏品以展览的方式、文化产品的方式呈献给观众,把优化的游览线路和服务设施提供给观众,从而削弱“宫院一体”负面矛盾,突出正面优势。

故宫的安全设施和技术手段必须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瞭望东方周刊》:你在2月中的记者会上承诺,故宫的开放面积将达到76%,这意味着在现有开放面积基础上几乎要增加一倍。目前故宫的人力、管理能力能否匹配?在馆藏展示上,新开放区域是否会给观者更多惊喜?

单霁翔:坦率讲,面对一年1400万的参观人数,而且还将继续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紫禁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故宫博物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已经开展了将近十年的古建修缮,不仅是对古建筑本体的保护措施,而且是按照《故宫总体保护规划大纲》的要求所进行的包含展览规划、开放规划、库房规划、办公规划等众多内容的整体保护。它所带来的一个非常直接的效果,就是能够把更多的殿宇开放给观众参观,所以才会有全部修缮完成后,故宫的开放面积将达到76%的说法。这不是我的承诺,而是众多专家参与完成的保护规划的要求。

开放面积增加近一倍,意味着会有不少新区域开放,比如位处紫禁城西部的慈宁宫、寿康宫、慈宁花园,午门东西雁翅楼,大高玄殿等等,通过举办展览、恢复原状或其他适宜的方式,一定会给观众很多新感受。

当然,空间的增大,面积的增加,意味着责任的扩大,无论是人力、物力都会大幅增加投入,才能与之相适应。我们会实事求是地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增加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投入,以确保故宫古建筑、藏品和观众的安全。

《瞭望东方周刊》:你曾说,因为地形复杂,故宫是世界上安保最难做的博物馆,目前的值班巡逻是“拼人力、拼体力”,不是长远之计。那么,故宫未来理想的安保模式是怎样的?目前有哪些改善计划和具体举措?

单霁翔:故宫不像现代建筑的博物馆那样处于封闭的楼宇环境中,而是由8728间分散的房屋组成,还有更多的室外开放空间和复杂多样的地面环境(诸如高低错落的城墙、胡同、假山、河道等等),以及占用紫禁城办公的外单位。

另外,故宫的参观人数是世界上最多的,高峰日每年都在12万以上,其中最高值达到14.8万人。所以,面临的安保任务不但重要,而且极其复杂。

故宫的安全设施和技术手段必须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不但需要一流的设施,更需要一流的管理。不但要加大资金投入,还要加强全体人员的素质,提升安全保卫等级,更新安全保卫理念,才能完成这一艰巨的安保任务。

目前正在进行的二期安防改造工程将持续到2014年全面完成,在完成前还是一期与二期并用的阶段,因此,我们仍然需要过去行之有效的保卫手段,但要加强管理,定期培训,提升素质,细化制度和监管。同时,已经着手启动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安防方案的调研工作,使得未来故宫的安防工作实现科技先导、多种手段、多重保障、全面覆盖。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