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昌都战役,以打促和
新中国成立伊始,党中央结合国内外形势和西藏地方的实际,制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基本方针。1950年1月2日,毛泽东在苏联给中央、彭德怀并转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的电报中,确定将“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任务”交给西南局。接到指示后,中共西南局和西南军区立即研究进藏部队的军事部署和政治动员,同时就和平解放西藏做了大量的工作。
1950年1月18日,朱德总司令说:“要尽一切努力争取西藏的和平解放,军事手段在势不得已时才能加以使用。”2月5日,中央批复西南局的电报指出:“我军进驻西藏的计划,是坚定不移的,但可采用一切方法与达赖集团进行谈判。”据此,党中央、西南局和进藏部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争取西藏政府派出代表前来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包括广播电台播出藏语节目敦促噶厦(西藏地方政府)派谈判代表;由中国驻印度使馆与在印之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联系;由青海省派出藏族上层人士劝和团赴藏;由第十八军先遣部队在四川藏区向藏军、地方官员捎信、捎话;派出白利寺格达活佛(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向西藏地方政府宣传中央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政策,促其与中央和谈等等。
然而,在帝国主义的支持和少数分裂主义分子的鼓动下,西藏地方政府一再拖延,迟迟不派谈判代表,并扣留了青海省劝和团,杀害了赤诚劝和的爱国活佛格达,同时将西藏地方政府所拥有的军事力量——代本(西藏地方武装建制,一个代本相当于一个团)加以扩充,每个代本扩大为一个加强团,将原来的14个代本扩充为17个,又从外国购进大批军火,加强代本的武器装备,每个代本都配备了美国电台,还请来英国教官。西藏地方政府关死了和平谈判的大门,迫于无奈,人民解放军只好决定发动昌都战役。
1950年1月下旬,刘伯承、邓小平、贺龙决定第五兵团第十八军、云南军区第一二六团、青海骑兵支队、新疆独立骑兵师分别由四川、云南、青海、新疆向西藏进军,并以第十八军军长张国华为书记、政治委员谭冠三为副书记,组成中国共产党西藏工作委员会。2月4日,刘伯承、邓小平和贺龙等人在重庆会合后,很快即召开了西南局第一次全体会议,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详细讨论、研究进藏的各种问题。贺龙认为,对进藏部队的供应是长期的,供应线不能中断。在他的建议下,西南军区决定成立进藏支援司令部,任命第十八军副军长昌炳贵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后勤政治部副主任卢南樵为政治委员,负责支援进藏工作。
通过对西藏社会历史的研究及促和工作的失败,贺龙有了一个基本认识:打下昌都,就解决了进军西藏的关键问题;歼灭藏军主力,也就打掉了西藏分裂主义分子搞分裂活动的基础。在与邓小平经过多日反复研究后,贺龙决定集中一部分兵力于昌都一线。在调动好军队并大体制定作战方案后,贺龙与邓小平联名致电毛泽东,向毛泽东汇报了发起昌都战役的具体安排:以第十八军之一部、青海骑兵支队和云南军区第一二六团共6个团的兵力,攻击据守昌都藏军的7个代本。毛泽东批准了昌都战役计划。经过进一步部署,贺龙与邓小平在8月下旬联名下达了《昌都战役基本命令》:十八军主力应于9月上旬在甘孜、玉隆、邓柯之线集结完毕,9月中旬由该线发起进攻,争取于10月10日前后占领昌都。针对藏军的部署,贺龙的基本作战方针是:集中兵力,包围藏军,主要歼灭其主力。军事计划是:先对昌都实行战役包围,切断敌军之外援,不使敌军逃脱,然后聚歼敌军。
10月6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昌都战役。10月21日,贺龙、邓小平电示第十八军:“第一,加紧进行俘虏或投诚官兵工作,用高度热情和诚恳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严禁侮辱和虐待……第二,对于噶伦及代本等高级军官尤应妥为招待,采用座谈方式予以教育和争取,以便他们回去影响拉萨政府,立即脱离美英影响,速派代表到昌都或北京商谈和平解放西藏问题……”
和平进军,解放军在拉萨站稳脚跟
在贺龙的亲自指导下,昌都战役消灭了藏军主力,打掉了西藏少数分裂主义分子的依靠,也打开了进军西藏的大门,使西藏地方政府上层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震动和混乱,为和平解放西藏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50年11月10日,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与刘伯承、邓小平联名发布了《进军西藏布告》,公布了关于和平解决西藏问题的一贯主张,同时将以前拟定的与西藏地方政府谈判的“十条方针”公之于众。
1951年2月,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谈判。经过23天的艰难商谈,双方于5月21日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决西藏办法的协议》(十七条协议)。5月23日,双方代表在北京举行了签字仪式,西藏宣告和平解放。
按照“十七条协议”的规定,人民解放军将进军西藏。5月25日,毛泽东签发了《军委关于进军西藏的训令》,指示部队以战备姿态,分路向西藏腹地进军。
此时,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特别要求部队要注意宗教和民族问题,要依靠西藏广大民众,也要团结西藏上层。贺龙的想法和毛泽东是一致的。经贺龙推荐,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张经武为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为使张经武等中央代表团成员以最快的速度到拉萨任职,稳住西藏局势,贺龙要求张经武不能从陆地走,一定要从海上走。按照这个意见,张经武等人从海上绕道亚东,前往拉萨。同时,贺龙命张国华、谭冠三率部队分数路向拉萨进军;西北军区也先后派出两支部队,一支经黑河进驻拉萨,另一支部队从新疆南部向阿里前进。不久,贺龙与邓小平联合下达命令:第十八军副政委王其梅率由统战、公安、外事等方面人员组成的先遣支队,同阿沛·阿旺晋美等西藏地方政府代表于7月25日由昌都前往拉萨;第十八军主力分两个梯队随后西进。贺龙认为,解放军大部队及时到达拉萨是打击分裂主义分子的关键,他于是要求进驻拉萨的解放军先遣支队108人马上出发。
鉴于西藏分裂主义分子图谋破坏“十七条协议”的行径,贺龙同时提出解放军大部队也必须立即出发进驻拉萨。1951年9月9日,解放军先遣支队到达拉萨。10月26日,张国华、谭冠三带领的主力部队到达拉萨。毛泽东在给贺龙及已经率部进入拉萨的张国华、谭冠三的电报中指示:必须尽一切努力维护“十七条协议”,对于反动派的挑衅,采取“不打第一枪”的方针,后发制人,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自卫原则。贺龙得此电报后,又向张、谭二人提出了一些落实毛泽东指示的具体意见。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和贺龙的部署,解放军很快就在拉萨站稳了脚跟。
基于西藏特殊的历史、现实,贺龙指示驻拉萨部队,既要紧紧依靠当地广大群众,又要积极做好争取西藏上层的工作。西藏地域广大,情况复杂,且中央决定暂时不改编藏军。在此情况下,贺龙考虑到原来进驻拉萨的兵力远远不够,必须向西藏增派部队。他再次电告毛泽东,谈了自己的想法。中央军委很快作出决定,向西藏增派部队。1951年11月27日,从青海出发的西北军区独立支队进驻拉萨,与第十八军胜利会师,驻藏部队军事力量大大加强。1952年7月,入藏各部队全部进驻预定地区,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和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