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一、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是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也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当今世界,随着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而知识创新、人力资源开发,都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挑战,各国纷纷把发展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举措。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必须全面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大力推进教育普及和发展,着力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教育还是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基础,在弘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能不能源源不断地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能不能把我国面临的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发展全局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发展全局,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关于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工作要求,中央已经作出了部署,我这里重点强调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的全过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进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倡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作用,形成全社会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和良好环境。

  第二,切实落实“十一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三大任务。 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十一五”规划纲要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三项主要任务,必须切实抓紧抓实抓好。一是要着力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人力资源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政府的法定责任。要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保证义务教育经费到位,积极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要推进城乡、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做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作,积极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提高东中部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和质量。要保证困难家庭子女都能够接受义务教育,切实落实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对其中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措施,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二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努力使城乡劳动力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要重点支持发展面向农村学生的中等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各类职业院校都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实行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模式,建立弹性学习等制度,努力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三是要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大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面军。要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上,密切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坚持培养人才、创新知识、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加强研究和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就业能力。要稳步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稳步发展普通本专科和研究生教育,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各类高等院校协调发展。

  第三,积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必须以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为动力。要坚持我国教育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按照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目标,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要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的职责,明确各级政府教育投入和管理的责任。要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形成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要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投入体制,义务教育由政府负全责,高中阶段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实行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互补充。要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在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和招生规模、人才聘用等方面给学校更多自主权,形成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体制。要健全教育体系,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职前教育与继续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组织学习与自主学习相互补充的良好格局。要大力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以学校教育系统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整合社会学习资源,形成开放、灵活、方便的学习平台,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教育、进行学习创造条件,努力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

  三、加强和改进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要适应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必须加强和改进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发展教育作为战略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实现“十一五”时期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强教育事业发展的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制订符合实际的教育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要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  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 4%的目标。要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对财政困难县义务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以及薄弱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倾斜。要抓紧研究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尤其要进一步完善帮助贫困家庭学生上学的资助制度和扶持政策,完善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进一步培养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尚精神,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切实帮助教师特别是农村基层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我国教育事业一定能够开创更加繁荣的新局面。全党全国都要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而共同奋斗!

  来源:中央文献研究室
本文关键词: 马恩34
相关阅读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