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南欧国家的随意性还表现在老百姓身上。南欧国家的老百姓不顾及国家面临的困难,只考虑自身生活质量。
2002年欧元投入使用后,已逐渐将欧洲地区间福利拉平,穷一些的南欧国家逐渐向富裕国家靠拢。这些国家的老百姓“有钱就花,没钱借钱花”,富裕表现在消费行为上,整个国家几乎没有积蓄,缺乏发展的后劲。
欧洲银行业危机是目前危机中的另一个漩涡,债务危机与金融危机是“兄弟俩”,经济增长乏力时,政府赤字自然会扩大,当政府背负的债务过多时,银行必须提高利率,这意味着很多企业无法贷款,或者已贷款的企业负担加重,一些企业无法还贷,这为银行带来了坏账现象。
欧洲银行都是私人性质的,属于金融类企业。银行业虽然比普通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强,但在南欧国家,经济“肌体”本身就薄弱,一旦遭遇“风寒”,自然很难应付坏账。
L:据最新消息,欧元区财长已就希腊第二轮援助方案达成协议,将向希腊提供1300亿欧元资金,您如何看待这一协议的作用?
Y:当然,一时的救济只能解决暂时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要促进经济增长。乐观的现象是,希腊、意大利两国已经换了总理,这两位新总理都是经济类专家,他们会做出专业判断,走一条中间路线,而不会看政治的脸色,不会倾向于某个政治阵营。
欧洲接下来要走上复苏之路,就要强调市场的作用。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而政府是一只“看得见之手”。在危机当下,政府的作用要强调;经济开始恢复后,市场将发挥自我功能。
L:您认为欧元区未来的经济发展形势如何?对中国经济还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Y:欧洲问题实际上不如想象得严重。欧洲的经济实力毕竟“底子厚”,危机是迟早能度过的。同时,国际社会一定会向欧洲伸出援手,日本、沙特等国都可能出钱救济欧元区。
所以,困难是暂时的,一切都将会过去。再说,对于欧洲人而言,困难属于政府,债务危机和老百姓有啥关系?我今年刚从欧洲回来,根本看不到债务危机对普通百姓有啥明显的影响。如果说一定有关系的话,是公务员群体。公务员面临两个危险:一、工资发布出来。二、裁员。所以,对于欧洲的公务员这个职业,可以套用一句话:公务员有危险,入行须谨慎。
对于中国来说,我认为倒没有太大的影响。当然,一点小影响还是有的,比如2012年欧洲从中国进口量可能会有些萎缩。但这只是暂时现象,欧洲的肌体还是比较强壮的,很快能恢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