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的指导原则

中国发展的指导原则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明确提出要“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在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树立维护社会稳定意识、维护法律尊严意识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意识,而且善于将上述三者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维护稳定、安全和秩序(法治),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和生存需要;在中国,这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成败与否联系在一起

李良栋(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教授):现代文明社会建设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应当在稳定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只有维护社会稳定,才能为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保障。如果社会生活处于不稳定状态,秩序失控,动乱不止,制度和法律失去作用,社会发展和进步就无从谈起。回顾我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动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损失;纵观世界上一些国家长期内乱不止而造成的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的情况,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一个国家要走向富强和文明,如果社会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动荡无序,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严重泛滥,势必破坏安定团结局面,从而影响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进程。

李林(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维护稳定、安全和秩序(法治),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和生存需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类的安全需求列为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层次,认为只有在满足了人类安全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够依次实现人类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联合国宪章第一条即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并采取有效办法,以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对和平的破坏;并依国际法原则,解决破坏和平的国际争端。联合国发表的《世界人权宣言》第三条明确规定: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美国宪法则开宗明义地宣示: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是其立宪的根本目的。

李良栋:因此,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十分重视社会稳定问题,将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成败与否联系在一起。邓小平就指出:“中国要摆脱贫困,实现四个现代化,最关键的问题是需要稳定。”“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但是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此后,无论是以江泽民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还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提出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稳定。三十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树立维护社会稳定意识,自觉地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社会总体上呈现稳定状态,有效地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李林:我们应当从大局和战略的高度来理解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从安全和秩序角度来把握维护社会稳定的核心内容。这里强调的安全,不仅包括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国有财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宏观意义上的安全,也包括个人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信息安全、生活安宁等微观意义上的安全。这里所说的秩序,首要的是法律(法治)秩序、公共秩序、生产秩序和教学秩序,同时也包括生活秩序、家庭伦理、个人行为规范等。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