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看到,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我们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比如,网络成为许多党员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一些负面信息可以对党的建设效果形成冲击,但如果我们能够利用网络开展党的建设,就能收到传统方法所达不到的效果。《决定》提出要办好党建网站,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等等,目的就是要运用网络技术来开展党建工作,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覆盖面。我们必须把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借鉴国外执政党建设的有益经验,不断提高党建工作实效。
四、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他建设的重要保证。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永葆自身生机活力的关键环节和治本之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更加重视制度建设,在贯彻民主集中制、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反腐倡廉等方面都建立了大量制度,党内生活、党建工作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起来了。但是也要看到,不少制度贯彻落实不好,在一些领域、一些地方和单位制度形同虚设,一些制度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这其中的原因相当复杂,但制度的科学化水平不高恐怕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制度创新,努力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课题。
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就必须努力增强制度和制度体系的严密性、科学性。首先,要在系统总结与反思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推进制度建设。对已建立的好制度,要加大贯彻执行的力度;对中央已经确定包括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的制度,或者实践急需而条件基本具备的制度,要抓紧制定;对实践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好做法,要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制度;实践急需而条件暂时不具备的,要抓紧研究、创造条件。同时,对实践证明不完善的制度要抓紧完善;对实践证明不科学、无效果的制度,无论什么时候建立的都要及时废止。其次,要在健全制度体系上下功夫。任何一项制度,都必须在一定制度环境、制度体系中发挥作用。现实中,一些制度从个体角度看是科学的,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制度环境,它就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因而从制度体系角度看它就是不合理、不科学的。比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对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票数,“既重票数又不唯票数”是一种科学的理念和规定,但是这可能给一些作风不正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间,票数符合自己意图时就强调“重票数”,票数不符合自己意图时就强调“不唯票数”,只要是他的“意中人”,无论其民意基础如何都能提拔,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所应有的基础作用和对领导干部的制约作用就大打折扣。这当然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推导,而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实。这说明,一项制度是否科学、合理,要放在整个制度体系中去衡量。因此,制度建设要注重整体推进,加强制度体系的系统性、配套性。在制定制度、规定时,既要有实体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既要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办,又要明确违反规定又该怎么办,堵塞制度漏洞,减少执行制度的自由裁量空间。
总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必须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只有不断增强制度和制度体系的严密性、科学性,使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才能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保障。《决定》根据改革开放以来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成果,针对当前党的建设的实际需要,确定建立一系列制度或提出了建立制度的要求,在推进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的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上迈出了新步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