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火等:医改三年,今到检验时

崔晓火等:医改三年,今到检验时

提要:“公立医院改革的这九项内容,每一项都是深水区,我们需要确切的路线图。”遵义医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束晓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到了深水区就不能够再摸着石头过河了。她和其他医院管理层感到犯难的是,“不知道改革从哪里改起”。

医改求共识

医改三年,今到检验时。

从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改意见(全文)》公布到现在,中国医改大幕已经徐徐拉开三年。但是,对于中国这个正处于转型期、各种复杂矛盾集中呈现的国度,如何实现新医改确定的“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目标,解决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显然并非易事。

在中国医改的诸项改革中,“公立医院该如何改”无疑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为此,卫生部开出了试点的药方。在过去不到两年的试点中,北京、上海、深圳等17个城市都在不同的方面,试图为中国式医改探索出一条可选择的、适合国情并能够得到推广的路径。

很显然,在不同的试点城市中,问题和困难总是很多。但无论什么问题,所发现的经验,“都是有意义的”。因为,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验证明,基于实践层面的突破,往往为随后的全面改革提供最珍贵和最真实的参照。

“评估试点成效,总结改革经验,发现存在问题,为形成向全国推广的公立医院改革基本路子奠定基础”的意涵,也正在于此。

事实上,全世界并无完美的医改模式,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亦需要多方摸索。目前新医改已进入深水区,灯塔在望,但航线未明,允许各地对医改的具体路径进行多元化探索,仍是新医改路上的应有之义。

“改革样本”难以推出

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改革进度不一,近期很难推出全国通用的“改革样本”公立医院该如何改革?在过去不到两年的试点中,北京、上海、深圳等17个城市似乎仍然未能探索出一条明确路径,来解这道世界性的难题。

今年2月10日到3月10日,卫生部组织了来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及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等7家科研机构的8位卫生专家,对公立医院改革的17个试点城市进行评估。

“对试点的情况,我们很难用成功与否的标准去评价。”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吴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作为负责这次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评估专家组总协调人,她并不太愿意直接给各试点城市的改革情况打分。在吴明看来,不同试点城市中,所发现的经验或者问题,“都是有意义的”。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