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这次评估的目的,卫生部在今年2月13日下发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评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评估通知)就已经点明:“全面了解各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的改革进展,评估试点成效,总结改革经验,发现存在问题,为形成向全国推广的公立医院改革基本路子奠定基础。”
但是,由于各个城市情况千差万别,改革进度不一,《中国新闻周刊》从多方了解到,将在4月中下旬发布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评估报告中,预计很难推出一个全国通用的“改革样本”。
一位家长带着孩子看门诊。摄影/ 本刊记者 甄宏戈
115页的评估方案
卫生部为了确保这次评估的公正性,在专家安排上特意选择了回避制。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孟庆跃,被派往了上海、鞍山和马鞍山;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进则负责对北京进行评估。
评估调查分为定量和定性两部分。前者由试点城市卫生主管部门组织调查,后者则由评估组专家独立进行。
在试点城市,包括《试点城市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调查表》,均由试点城市的卫生局工作人员,负责在试点医院找患者和医护人员填写。评估组专家到了试点城市之后,主要是先后与当地编制部门、发改委、财政、卫生和社保等部门局级主管领导,以及试点医院院长、相关科室负责人,还有试点地区居民举行会谈。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进2月中旬来北京评估时,就与当地的发改委、财政、卫生和社保部门的人进行了一次长谈。马进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北京的医改思路清晰,设想很超前,但难度也不小。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吴明,前前后后去昆明不下四次,“公立医院改革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搞完的。”目前,无论是定量调查还是定性调查,均已结束。所有的问卷已经集中到北京公共卫生学院进行整理分析。
所有的评估工作,都围绕着一份长达115页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评估方案》(以下简称评估方案)进行。
这份5万多字评估方案,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牵头设计。方案体量庞大,包括了从评估的目标、指导原则,到评估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指标,以及20多份调查问卷、统计表格的附件。
厚达一公分的评估方案,缘于改革之初设计的一系列宏大目标。
2010年2月,卫生部成立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协调工作小组办公室,启动公立医院改革,当年2月11日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通知》(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份文件长达7000字,其中六成篇幅主要用于提出公立医院的改革的九项试点内容。
指导意见用一种并排的方式,提出了这九项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加强公立医院管理、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