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远颖:印度赶超中国不容易

裴远颖:印度赶超中国不容易

专访裴远颖:印度外交“八面玲珑”,中国学不来 摘要:裴远颖:我们现在要搞转型,改变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用改革、创新来促进发展。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印度即使在发展速度上超过我们也是不容易的,更不用说经济规模了。问题就在于我们自己的转型能不能顺利实现。

前外交部政研室主任、前中国驻印度、波兰大使裴远颖

编者按:自从第四次金砖国家峰会3月底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以来,关于印度的话题又逐渐多了起来。像印度已成世界上购买武器最多的国家,就有人提出,为何西方热炒“中国威胁论”而不说“印度威胁论”?在伊朗问题上,印度为何又一反亲近西方的“常态”,不顾美国“制裁”的威胁,继续坚持从伊朗进口石油,并反对美国制裁中国?中印作为两个新兴大国常被人拿来比较,与中国相比,印度又有哪些优势和劣势?……此前,前外交部政研室主任、前中国驻印度、波兰大使裴远颖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已经对“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印度外交,以及带有“瑜亮情结”的中印关系进行了解读,本期,我们再推出他对印度发展情况的分析,敬请关注!

两个新兴大国,中印发展各有千秋

环球网:作为两个新兴大国,中国和印度常被人拿来做对比。中国发展速度很快,且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印度的发展速度也很快,甚至有一种声音说未来有超过中国的可能。但据我们报纸记者的实地走访,印度仍然看上去比较落后,很多印度人比较羡慕中国的发展势头。您认为印度发展的潜力如何?它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都有哪些?

裴远颖:关于中印发展优势的比较,现在是国际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出版的书籍和文章可以说汗牛充栋,这并不奇怪,因为中印都是发展很快的大经济体,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个人认为,中印发展各有千秋。

首先,印度发展有不少优势:比如,它的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比较健全;英语比较普及,国际型技术管理人才比较多,有利于开展国际交流;它的经济发展主要由内需拉动,而我们主要是靠出口拉动;它的服务业比较发达,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比我们高;它的金融体系比较完善,历史比较久,是从伦敦搬来的,而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银行体系不大合理;它的IT行业发展迅速,特别是软件;它的人口结构也比较好,年轻人一批批接上来,为经济发展后劲提供了保证,人口红利可以期待,不像我们存在未富先老的可能。

但是,它也有不少劣势,比如,它的基础设施非常差,投资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它的制造业缺乏活力,像钢铁、水泥、煤炭比中国逊色不少,它的能源资源比较贫乏;它的环境问题很突出;文盲率很高;腐败现象也很严重;社会分配不公,地区差异非常大,有的地区相当穷,而南方孟买等地方比较好;它的宗教、种族问题也十分复杂,世界上各种宗教印度基本上都有,有时候还发生一些冲突;等等。这都是造成人们对它印象脏乱差、贫穷落后、混乱无序等的原因。其实,这些年来,印度也在不断的改革,希望发挥优势,避免劣势。但是很多时候就是说得多,做得少。

就我们中国来说,目前劳动力越来越少,经济结构不平衡等各种问题也比较突出。我们现在要搞转型,改变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用改革、创新来促进发展。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印度即使在发展速度上超过我们也是不容易的,更不用说经济规模了。问题就在于我们自己的转型能不能顺利实现。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