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远颖:印度赶超中国不容易(3)

裴远颖:印度赶超中国不容易(3)

该怎么看待印度人“夸夸其谈”的性格

环球网:前面谈中印对比时,您提到印度经常“说得多,做得少”,很多国人的印象也是,印度人经常是夸夸其谈,自我感觉良好。您怎么看印度的民族性格和思维方式?

裴远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性,都有缺点和优点。印度人当然也不能例外。完美无缺的民族是不存在的。在接触中,印度人确实常给人这样的印象:喜欢“吹牛”,自我感觉良好。我在国外参加活动,比如在波兰的时候,与各个大使在一起聊天,印度人就会滔滔不绝,话很多,很多人不太喜欢。但这只是个现象。从好的方面解释,是它的乐观和自信,从坏的方面看,就是盲目和自大。要说起来,这两方面综合起来恰恰是印度的性格,既有乐观自信的一面,也有盲目自大的一面。如果把印度的民族性格单一化,认为它就是夸夸其谈、吹牛、自我感觉良好等等,是片面的。我们既要看到它的负面,也要看到它的正面。

其实,印度人的比较乐观、直率、自信、能言善辩、善于交际的一面,在外交中能给它带来很多好处。至于印度人的思维方式,他们比较偏重于微观,比较注意具体的细节方面的东西,比较精明,但宏观概括能力好像差一些。而我们比较能够从总体上来看、从长远角度看,但印度人往往习惯于拿做生意逻辑来思考,在小问题上绝不会吃亏,而大局观则有所欠缺。反映在外交上,印度给人的感觉就是气量较小,锱铢必较,缺少恢弘的气度。

由于中国人的性格比较“内敛”,所以,国人对印度人的夸夸其谈的作风往往不大“感冒”,这是很自然的。从历史哲学的角度讲,印度人比较偏重精神层面,中国人则更偏重物质层面。其实印度人对中国人的心态也不理解。我认为,加强相互了解,互相学习,互为补充,也许是两国人民比较正确的相处之道。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