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住宅开发模式一直备受争议,源于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的制度不健全,导致目前出现百姓的买房难。现在我们要回归常识,搞好中国的住宅建设,以保证民生的安宁。中国住宅市场上充斥了很多谬论,完全违背了常识。
一是看看中国楼市是如何背离“居者有其屋”的基本理念?
中国经济30年来,住宅脱离了城市居民的购买力水平其实是这五年的事,因为开发理念背离了居者有其屋的基本理念,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资本炒作的市场,住宅已经完全异化成为一种只涨不跌的资产,而不是供人居住的住宅。
这里面一是中国楼市的舆论一直是被开发商控制的。不管哪个城市,所有媒体都必须依赖房地产广告,所以,各个媒体都有房地产版电视有房产频道,网络更是如此。大家一起吆喝房价万年涨,什么城市化,刚需,通胀,人民币升值,被吹得天花乱坠。
那么,我们来看看刚需是什么?刚需?这是一个缺乏经济学常识的概念,在传统经济学上根本就没有这个名词。
经济学家易宪容认为,在房价很高时,也有一些消费者进入市场,但这并不能改变现今楼市的根本性质。"刚性需求"是房地产开发商虚拟出来鼓励住房消费者进入高房价市场的一个概念。他解释道,居民的住房需求不是“刚性”的而是有条件的。它在于住房市场的价格水平及居民对这种价格水平的支付能力。如果居民没有支付能力进入这种价格水平市场,居民的住房需求是不存在的。
还有一种观念,GDP涨房价就要涨?这更是糊弄人。房价只能对应城市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其他任何经济数据都不能作对应,所有违背城市居民购买力行为的房价,必然会导致经济大萧条。更何况地方政府的GDP数据都在造假,毫无可信度。种种违背常识的谬论在中国楼市极为盛行,何故?就因为开发商几乎控制了所有的媒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