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由贸易勾画多赢蓝图

为自由贸易勾画多赢蓝图

中国需尽快改变重出口指标、重出口速度这样一种贸易发展模式,而去追求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政策体系。中国的贸易体系不能是过去单纯的货物贸易,要有服务贸易,有投资,有知识产权。这样中国才能形成一种综合的、立体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体系。

一次未如愿的考试成就了一位WTO专家

提起张汉林,人们总会把他与WTO相联系,这位现年41岁的学者,如果以联合国对当今年龄段的区分,还应算青年,可已经称得上是中国WTO研究的领军人物。他用他的执着与勤奋,在过去的十余年间,深入钻研国际经济贸易政策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接连出版了研究世贸组织专著20多部,发表论文300余篇。

出生在贵州遵义的张汉林,称自己走上外经贸研究之路是缘于一次未能如愿的研究生考试。“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当年张汉林高考时的流行语,出于对“铸造”两字的好感,张汉林选择了武汉理工大学学习机械铸造。4年以后,张汉林以一篇获得优秀大学生科研成果奖的毕业论文,完成了本科学业。但是,当他报考清华大学铸造研究生时,却以两分之差落榜。

在武汉理工大学留校工作两年后,张汉林考取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研究生,完成了一位理工科生向文科生的转变。这使他接触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张汉林很庆幸自己的理工科底子,他说,学理工时打下的数学基础,对于他后来掌握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有很大的帮助。学理工的人会以更多的视角,去对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比如研究WTO,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问题,也不是纯粹的经济学问题,而是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政治学集于一身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领域。表面上,WTO似乎只表现为经济贸易问题,其实背后表现的是各成员国之间国家利益、政治关系的博弈。

张汉林与WTO的结缘从读研时开始。当时中国已经提出复关申请,作为外经贸部所属的中国外经贸大学,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一些中国复关的研究,并将这些课题带到了教学中。这给张汉林的研究方向带来很大影响。从此,张汉林师从老教授陈同仇潜心研究国际贸易政策理论。

1990年底,张汉林提前半年完成了硕士论文答辩。他以9个月时间写就的毕业论文《战后美国贸易政策的理论与实践》,以新的视角深入分析了贸易政策理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着力研究剖析了美国在WTO中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论文被当时的国际贸易系的主任称为少有的佳作。

张汉林再一次被留校。1991年,27岁的张汉林参与到学院关贸总协定研究会的筹备工作中,并出任副秘书长一职,他的学术生命从此跟WTO联在了一起。10年后的2001年,他凭着在WTO学术研究上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被中央电视台特邀为唯一嘉宾,主持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全程直播,见证了中国“入世”的历史性时刻。

在推动两岸四方的自由贸易区方面,多作一些努力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