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蕾:美国是用舆论战击垮了前苏联

熊蕾:美国是用舆论战击垮了前苏联

美国能成为冷战后的世界唯一霸主,舆论战是其战胜前苏联的有效武器之一。事实上,在很多方面,舆论战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功效。

让记者“嵌入”到参战部队

在美国,专门从事心理战的组织和人员数量很难估计。公开的资料只提到美国军队的现役心理战部队——第四心理战大队,它的总部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布莱格堡。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末,就职于五角大楼的军队和文职人员有2.3万余人,其中专门做公关的就有5000余人。所谓公关人员,其实就是和心理战行动有关的舆论传播工作,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政治宣传工作和群工工作。

除了军方的心理战部队和五角大楼的公关人员,新闻媒体也是美国全球舆论战的重要工具。美国政府主办的“美国之音”,是美国心理战行动的当然参与者。据西方媒体披露,美国有线电视网CNN与美国军方配合也很默契。第四心理战大队有一项专门的“业内培训”,就是在CNN进行的,由心理战部队选派军人到CNN总部,作为正常雇员参加新闻报道。

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军方让记者“嵌入”一些参战部队做报道,更收到了为这次战争大造正面舆论的积极效果。当时,他们把600多名记者嵌入美英联军中,调查表明,嵌入记者的新闻报道比非嵌入的报道更正面,说军方好话的更多,对军方人员传达出更大的信任感。

综观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东部13州扩张到西海岸,夺走墨西哥2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把印第安人几乎赶尽杀绝,吞并太平洋中的岛国夏威夷,这短短两个多世纪的历史相当血腥。据统计,美国独立230年以来,发动过240次战争。所有这些侵略扩张行为,大都获得了美国媒体的舆论支持,都被媒体说得冠冕堂皇,充满正义。

美国媒体对美国的一些政策也有批评,但是他们的批评,往往出自对国家利益的考虑两害相权取其轻。以当年的越战和后来的伊拉克战争为例,美国媒体出现批评的声音,大都是在战争的进程和结果与美国大多数人的意愿相违背,越拖对美国的国家利益越有害的时候才出现的。在战争顺风顺水的时候,媒体的批评声极少。

五角大楼和好菜坞关系密切

协助美国军方进行全球舆论战的另一支重要力量是好莱坞。美国军方没有自己的电影制片厂,不像中国有八一电影制片厂,也没有我们那样齐整的部队文工团,但是,五角大楼和好莱坞的关系极其密切。

据美国一位军事史学家披露,美国军方与好莱坞的合作关系已有100年的历史。军方与好莱坞互动,创作出700多部故事影片,包括不少我们熟悉的所谓的“好莱坞大片”,树立了众多生动的美国男女军人的正面形象。

这些形象,从《巴顿将军》到《拯救大兵瑞恩》和《珍珠港》,无不张扬着一种颇具个性的英雄主义,而且似乎满足了不同时代美国官方的需要。比如,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好莱坞推出了一大批以越战为背景的银幕上的美军英雄,从《第一滴血》到《兰博》、《野战排》,不了解历史的人看了那些电影,还以为美国在越南打得多么漂亮,忘记了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不得不在1975年从越南撤军的结局。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