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市场参与各方野心勃勃

移动支付市场参与各方野心勃勃

12月16日消息,2010移动支付跨年高层论坛今日开幕。本次大会围绕移动支付技术发展、部署、投资和行业应用等热点话题,积极探讨未来产业运营模式、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推动移动支付产业的蓬勃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曹红辉介绍,但是大家都知道前不久人民银行发布了相关的办法和实施细则,也了解到多家支付平台,尤其是移动运营商摩拳擦掌都想拿牌照,就是想进这个市场,进这个市场干什么?当然不是说寄人篱下。虽然大家现在前前后后都摆低姿态,其实是野心勃勃。

以下为曹红辉在本次论坛的发言实录:

曹红辉:大家上午好,估计大家坐了一上午也累了也饿了。最后一个演讲者是吃力不讨好,我尽量简短一些。因为这段时间大家也感觉到,关于电子支付还不光是移动支付的话题非常热,我们参加的会议也不少。前不久我们跟人民银行支付司就移动支付问题专门进行了探讨,包括移动运营商和有关的商业银行,其起因用欧阳司长的话说,国务院领导很关注专门要研究移动支付的话题。

其实,这个话题已经探讨很多年,这几年大家都在探索,在座我也看到大多数是搞互联网,搞技术的,也有一些是运营商和银联。上个礼拜我跟银联中高层干部做一个培训,也讲到如果说对于移动支付的发展创新趋势不加以关注,我们还仍然是致力于卡机支付,或者银行卡所关联的帐户管理这种支付模式,那天欧阳司长讲了,那银联就该消失了。

所以,刚刚我听到很多传统基于现状,现有的一个商业模式所进行的探讨。但是,手机支付或者移动支付更宽泛讲,之所以引起这么多人关注和理想,热盼,期望,我想最主要不是在于他现有模式,而在于他带来人们无线想象空间,带来很多遐想,当然也产生很多瞎想。我今天就有关问题和大家做一些交流和探讨。

首先,我们看一下移动支付的基本定义问题,大家说了很多移动支付,有的说手机支付。其实移动支付定义根宽泛一点,不光是手机,基于笔记本电脑,PDA,甚至是ipad,各种移动性电子终端基于这种终端都叫移动支付。那么,支付的模式大家都很清楚一个是现场,一个是非现场。现场大多数是非接口,非现场当然是无线远程的。

我们在讨论所谓手机支付的时候,他的方面可能就更加集中,完全就是手机。所以,我们之所以讨论手机支付,集中讨论手机支付,而不是光宽泛讨论移动支付,是因为手机的用户目前全球最大的市场就在中国,中国人手一个了,7、8亿用户了,估计扣道重复3、4个亿,有人说5个亿,我也不知道到底多少。那么,手机成为跟钥匙,跟你的钱包同等重要的三样随身携带的物品。所以,我更愿意讨论手机支付而不是移动支付,因为你不可能每个人随时地都带一个笔记本电脑,绝大多数中国人带手机不一定带笔记本电脑,带别的什么电子工具。所以,这个范围我想在集中一点,就是手机支付。

手机的话,其实他的功能在不断多元化。有的人都说这些年搞的很复杂,都不知道怎么用了,其实基本功能就是两个,一个是通话,一个是中国人发明出来的短信,全世界是无与伦比了。除此之外其实他是一个多功能个人信息的管理终端,如果大家认可这个发展的趋势。因为我不是搞技术的,我们是从金融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从整个产业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如果大家认可这个东西,手机最终是用来干什么的?那么,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展开以下的一些讨论了。

如果你认为手机没有这个功能,他就是一个通话工具当然无法讨论下去。下来我们讨论的问题是手机支付能否成为一个主导的电子支付工具呢?大家知道传统的支付工具当然是纸币了,所以银行卡的出现以后最大的对手就是纸币,传统支付习惯。现在我们银行卡,又面临一个新的动手,就是现在讨论的手机支付。但是如果你的手机支付都是基于银行卡的帐户进行支付结算的话,那么我刚才也讲了传统模式是维持下来了,而且只是延伸了,拓展了,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变动。

但是大家都知道前不久我们人民银行发布了相关的办法和实施细则,也了解到多家支付平台,尤其是移动运营商摩拳擦掌都想拿牌照,就是想进这个市场,进这个市场干什么?当然不是说寄人篱下。虽然大家现在前前后后都摆低姿态,其实是野心勃勃别装孙子了,大家都很清楚。

我也跟各种运营商都讨论过这个事情,我后面也会介绍。手机支付之所以有这么大魅力,因为他已经具有庞大的客户群,大家希望在此基础上发展一些增值业务,这是一个基础,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市场特点。虽然日本、韩国手机持有比率也越来越高,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像中国这样的客户群恐怕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那么这是手机支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个新兴的电子支付创新工具,是因为它有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刚才讲了所谓便利性,便利体现在随时随地随人,你出门没带手机5分钟发现,没带钱包一天都不会发现,尤其是领导同志他出门从来不用自己花钱。没带钥匙也可能不会发现,但是没带手机的几乎没有,领导也带手机,普通老百姓更带手机,所以随时随地随人,三随体现了便利性。几乎这个手机和人,是人格化了,完全是一体化。

第二个就是效率问题,当初后面我专门给大家介绍日本手机发展经验,他的经验就表明当年日本搞这个东西就是因为要提高效率,因为大家都知道大东京地区有6千万人口,每天大家都坐地铁,火车上班,每个人去掏钱,刷卡,买火车票,地铁票耽误工夫,有时候IC卡还比较慢。所以,日本东铁研究说我们搞一个银行卡,非接触式碰一个就过一个人,提高时间0.055秒,一天下来5千万人,日本人很经济,值得我们学习。所以,为了提高他的效率,所谓快捷性进行无障碍传递成为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

中国人都讲究时间不值钱,大多数人拿着手机打电话,发短信无聊。我看很多小孩发个短信,打个手机,时间有那么值钱吗,就需要值得我们去讨论。别说手机,更多是追求时尚,我后面讲第三个特点,时尚性。更多年轻一代是因为很好玩,很时髦。在80年代第一张银行卡出来长城卡,那个时候你要拿出一张卡来刷,那是很有个性,那时候还没有手机。我就是中国第一批手机用户,当时是叫大哥大,一个卖3万多块钱,现在小孩都疯了。当时有一个省的移动号码拍卖卖到30多万,现在看来也是脑袋进水了。

但是在当时或者现在看来也是一样,普通人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新兴的消费群体他会有新的消费意识,消费的习惯和认识。所以,这是第三个原因。第四个是成本问题,手机支付成本会不会低呢?低多少,我们不知道。我多次跟商业银行和移动运营商在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也参加有关银监会和发改委关于商业银行服务管理办法的起草和工作,在收费里头我们就有一条没去讨论,就是这个东西。就是支付清算的定价问题,大家知道在国外关于支付清算收费问题,实际上就是各个参与主题之间的成本收益的核算就反应在定价上面,这么一个问题,是这个领域的研究核心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恰恰在中国,第一基本上空白,除了我去年翻译了一本叫银行卡的收费问题研究,是做一个介绍,大多数基本上是空白,没有人关注这个问题。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打的鼻青脸肿,吵的天翻地覆,忙的人民银行四脚朝天回答这些质询,每天也去进行炒作,很多问题我们后面讲到了,其实都是利益结构出现了失衡所造成的。我刚刚讲了这四个方面,都反映出手机支付他是有发展的潜力,有动力,但是目前恐怕还都存在一些问题,他能不能替代其他的电子支付工具,比如银行卡,他也许不是替代,也许是观念,这些都需要在进一步的探索当中去验证,去检验。

现在我们看了看为什么会这样讲呢?因为手机支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在人民银行也多次讲过。第一个问题刚才前面都讲到所谓安全性问题,我经常强调第一支付清算头等大事就是风险管理,就是安全,没有安全所谓的技术性风险,所谓业务风险,当然都会传染到其他金融支付清算的各个环节。

我们首先看看在座大多数都是搞技术的,技术性风险在我们看来主要是存在于远程传输的各个环节。那么,在我看来主要是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是身份确认。大家知道目前中国的手机大多数,应该说是没有经过身份确认的,我们讲实名制。而日本完全是实名制,第二个是交易的双向确认。一个买一个卖,一个支付指令发出去双方是否认可,再有一个就是交易信息更改问题,或者是退回的问题,怎么样在手机之,甚至在其他移动支付工具当中,过程当中体现出来,这是存在这技术上的,传输上的风险。因为这些信息大家都知道,在两端存储的时候,在发送端是没有风险,在接受一端个人手持移动用户终端风险是最大的。

从互联网的风险大家可以看出来,其实大多数黑客也好,病毒也好,袭击的对象都是电脑终端的用户,很少去袭击所有主机整套系统。我想手机也是大致如此,因为显然移动运营商风险防范技术,包括他的系统安全远远高于此,一个笔记本电脑很容易受到攻击,一个手机当然就显得更加脆弱。一个是终端用户这块很脆弱,一个是传输过程当中,有人跟我说没有风险,我跟日本人,韩国人讨论他们说不是这样,其实在传输过程当中是可以被窃取,截流,不管你用什么技术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完全安全。虽然现在很多人说没有发生重大风险事件,但是不等于你没有风险的敞口。

我们金融最关注的是风险敞口问题,你哪怕有百万分,亿万分之一的概率对金融系统来讲都是存在100%的风险。所以,我们说从这方面来讲,恐怕我们需要手机帐户,和银行帐户实名制相互配合。如果没有这个做前提,手机支付发展恐怕就黑大打这折扣,光靠没有记名的手机卡肯定会有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成本收益模式,通行的说法是商业模式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刚才前面也讲了,大多数参与者都是对这个问题抱有极大的幻想,或者是遐想。认为我们终于有一个缺口可以进入到金融领域,参与到金融服务业,能够分一杯羹原来银行才可以吃的,以为有多大利益。其实,我告诉大家支付清算是传统的一个模式,最早开始,金融最基本的服务就是做支付清算。但支付清算恰恰收费最低,几乎在金融部门是忽略不计,搞电子银行部,搞卡通都会发现在银行是最边缘化,完全是一个后台服务。这几年热闹起来,从金融的系统来讲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因为咱们有大多数非金融部门在盯着这一块,搞的很热了。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