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国有企业为什么更有生命力

黎阳:国有企业为什么更有生命力

在资本主义全球化体系已经建立的情况下,靠私营企业无法建立要害工业。甲午战争前,中国海军的大军舰大炮弹全靠进口。战争一爆发,外国立刻不卖了,钱再多也买不到,只能干挨打。抗日战争前中国空军的飞机全靠进口,而且困难重重——当时最好的选择是德国的飞机。但德国人不卖,现役的BF109不卖,和BF109竞争失败的HE112不卖,甚至过时的HE51也不卖,但都向日本出口了。

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要害工业

当时中国能从美国买到的是双翼飞机霍克2,与日本的飞机技术上整整落后一代,唯一的优势就是拥有机载无线电系统,但那个时候这个东西又属于保密装备,出口型不允许安装机载无线电系统。等抗战一爆发,西方国家立刻不卖了,连霍克2这样的垃圾也买不到了,钱再多也白搭。

1937年7月,中国空军仅有战斗飞机305架,3个月就消耗殆尽,到1937年10月22日只剩下81架作战飞机,天天逃警报都来不及。从此中国天空彻底门户洞开,日军飞机如入无人之境,随心所欲狂轰滥炸。那个时期的中国人无不尝够了挨炸的滋味。

当时中国不仅飞机如此,重武器如此,要害工业装备物资皆如此——日军占领了中国全部沿海港口城市、切断了中越交通、切断了滇缅公路、封锁了中国东西南的全部海陆进出口通道后,中国工业几乎瘫痪,号称“一滴石油一滴血,一条轮胎一条命”。

只有对中国1840年以来挨打的历史教训记忆犹新、领教够了挨打挨炸的滋味,特别对松沪抗战的“血肉磨坊”罗店、对南京大屠杀、对重庆大轰炸等惨痛历史刻骨铭心的中国人才能认同一个结论: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能够制造先进武器的先进工业,而不会在意制造这些先进武器的企业是国有还是私有,运作靠的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

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公有私有,要害是中国必须拥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让中国不挨打就是好经济——你会先入为主断言:哪怕造不出飞机大炮也不要国有企业、宁可中国挨打也不要计划经济吗?

从历史的经验出发,从中国生存的角度出发,任何“国有”“民营”、“国进民退”、“国退民进”之争都必须服从一个大前提:确保中国对要害工业、要害资源的绝对拥有。

衡量任何争论、任何变革的起码标准是不得危害中国拥有要害工业和要害资源。这是旅顺大屠杀的教训,是南京大屠杀的教训,是重庆大轰炸的教训,是1840年以来用无数中国人的鲜血换来的教训。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