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毛泽东时代开始时文盲充斥,高精尖技术力量几乎为零,国防工业的“硬件”是沙漠,“软件”也是沙漠。毛泽东把无数文盲变成了技术精湛、纪律严明、管理严格的产业技术工人大军和科研生产技术队伍,这才使中国从而既具备了迅速消化引进的先进技术的能力,又具备了独立研发新产品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中国引进苏联的米格—21,便消化制造出歼—7,进而又发展出歼—8、FC—1(枭龙);引进苏联的图—16,便消化制造出轰—6;引进俄罗斯的苏—27,便消化制造出歼—11;引进法国的SA321“超黄蜂”,便消化制造出直—8K、直—8KA;引进法国的海豚直升机,便消化制造出直—9WZ。不仅引进,而且自行开发研制出运十、歼—10、歼轰-7(飞豹)和教—8。毛泽东就这样硬是把中国从“国防工业的沙漠”改造成可以栽种能“长”出各种先进武器的“果实之树”的国防工业的“良田沃土”。
国有变私营是另类死刑
茅于轼说:“国企做得好是个别,做不好是普遍”。事实恰恰相反,私人企业才是“做得好是个别,做不好是普遍”。据统计,绝大多数私人企业存在不到三年就倒闭了,所以美国企业至少要存在三年以上才有资格申请政府的优惠贷款。私人企业绝大多数生存不了几年,美国如此,其他国家也好不到哪里去。
为什么如此?因为国营企业的生命力与私营企业不是一个数量级。国营企业是有组织状态的企业,私营企业是无组织状态的企业。国营企业有后盾,私营企业没有。在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里,无组织状态的弱肉迟早被吃掉。在国际垄断资本占绝对优势的世界大丛林里,无组织状态的企业迟早被淘汰。
在这个世界大丛林里,国际垄断资本凭借自己的雄厚实力和垄断地位通过操纵玩弄市场规则“合法”消灭一盘散沙的中国私有企业轻而易举,但用同样手法消灭有组织状态的中国国营企业就不那么容易。
国营企业不管有多少问题,却没有生存问题——只要没有内鬼捣鬼,国际垄断资本靠操纵玩弄市场规则难以“合法”地消灭中国的国营企业。私营企业不管有多少优点,但有一个致命缺点:说没就没了——轻而易举就能被国际垄断资本靠操纵玩弄市场规则“合法”搞掉,不论是大鱼吃小鱼还是收买瓦解解散破产。国营企业能确保中国拥有自己的要害工业、掌握要害资源,私营企业不能——有国营企业就有中国要害工业;没有国营企业,中国要害工业就跟一个个具体的私营企业一样,说没就没了。
中国的要害工业从国营变私营将会如何?死定了。在全球化的国际资本主义条件下,中国靠市场经济私营企业发展要害工业的客观环境已不复存在。
在国际资本主义占压倒优势的条件要建立要害工业就必须用国营保护。一旦国营变私营企业立刻没了保护,立刻孤立无援,立刻要在大鱼吃小鱼的市场经济丛林法则的支配下被实力雄厚的国际垄断资本财团玩弄于股掌之上,三下五除二被消灭掉。
如果是编竹筐、打铁铺之类低技术,小工业企业被消灭关系还不太大,没了就没了,今天这里没了一个,明天那里还能起来一批。但要害行业核心工业则不同,发展起来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的日积月累坚持不懈,而土崩瓦解彻底垮掉用不了多久。而且一旦垮了,整个工业的脊柱或基础就垮了,连锁反应一垮一大片,甚至一个工厂就能导致一个行业全面崩溃。
比如中国的大飞机产业就有这样的教训,被西方国家玩弄“市场经济”的规则一下端掉了一个行业——运10下马后跟麦道公司合资搞DC客机,这边刚上道,那边立刻玩了个麦道公司与波音公司合并,把DC客机项目取消,整个中国的大型飞机努力从此前功尽弃,被人家一下子来了个连锅端,几十年都翻不过身来,任凭波音、空客两大公司主宰。
如今中国大飞机项目虽然重新上马,不但已经损失了几十年的时间和无数的金钱,而且许多要害技术迄今被人捏住脖子——曾经担任国产ARJ21支线飞机副总设计师的周济生曾向媒体透露,大飞机制造零部件中最起码有50%以上需要对外招标。“这其中包括了飞机的发动机、大部分的机载设备和系统。”中国航空工业对国外的依赖由此可见一斑。
这一切充分证明,一旦陷入私有化、市场经济的陷阱,原来处于有组织状态、靠山强大有恃无恐的国营企业立刻孤立无援,立刻会成为压倒优势的国际垄断资本集团案板上的肉,立刻就要任人玩弄,任人宰割,轻而易举被国际垄断资本利用自己的强大实力,技术娴熟、得心应手地操纵玩弄“市场规则”,“合法”地干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