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具有顽强生命力
即便没有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围剿,中国私营企业的性质本身也决定其生命力强不到哪儿去。
国营企业可以用“为国家利益”来凝聚员工,私营企业要凝聚员工则只能靠老板的个人魅力、小恩小惠、权术手腕和任人唯亲。这一套对小企业、低技术、简单再生产之类还凑和,要应付大规模、高科技、高度复杂、需要严密配合的行业就不灵了。国营企业因为生命力顽强,本质上有条件允许老总犯错误。领导路线正确时,能允许犯错误就能允许改正错误,就能把坏事变成好事,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因此正确路线领导下的国营企业有条件不断改进工作,积累经验和技术,变得日益成熟强大。
私营企业能有这种幸运的则不多——丛林世界,优胜劣汰,强敌环伺,任何错误都可能致命,任何决策失误都可能再也没有弥补的机会。王安公司的老板王安在PC兼容机问题上一次决策失误便导致了王安公司的烟消云散——如今世上还有几人知道王安公司是当年的电脑巨人?柯达公司只不过在转向数码摄影的速度上慢了一拍,结果就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导致了今天的破产。实力雄厚的西方公司尚且如此,实力远不如人家的中国私营企业要生存谈何容易?
如果底线是“必须确保中国拥有要害工业要害资源”,那么生命力顽强的国营企业和经不起风吹草动的私营企业该选哪个?不言而喻。不问青红皂白,一定要把生命力顽强的国营企业变成脆弱不堪、迟早死路一条的私营企业,只能有一个解释:蓄意消灭国营企业,消灭中国的要害工业要害资源,最终消灭中国的全部工业——“市场即战场”,要消灭敌军就必须使敌人处于无组织状态,就必须先打垮其组织体系,使敌军都变成散兵游勇一盘散沙。
要消灭中国工业就必须使中国企业处于无组织状态,就必须先瓦解中国要害工业体系的组织结构,使中国企业都变成势单力薄的乌合之众。“国企私有化”不过是打垮中国工业的组织体系,使中国企业全部处于孤立无援的无组织状态、各个击破、最终一网打尽的第一步。不能直接消灭国营企业,那就分两步,先变成私营,再玩弄“市场经济”“合法消灭”。这才是国营企业“民营化”的本质——另类的死刑。
两个西方皮包公司将前苏联航空母舰工业连根拔起
众所周知,苏联建造所有大型水面舰艇的造船工业都集中在乌克兰,如乌克兰著名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苏联解体时,苏联海军的第四代巨型核动力航母、已经完成建造近30%的“乌里扬诺夫斯克”的命运,成了一个最大的未知数。
关于这艘巨舰的命运,结果是这样的:这艘巨舰最终在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船厂,在老厂长马卡洛夫的亲自组织下彻底拆毁了,并且以极低的价格当废钢铁卖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当时,俄罗斯付不出钱,乌克兰拿不到钱,就在双方争论不休的时候,西方国家开始出面打破这个僵局。
首先到尼古拉耶夫船厂来的是一家挪威的造船公司。它向尼古拉耶夫船厂下了建造6艘大型商船的订单。这些商船很大,以至于只能在尼古拉耶夫船厂的建造“乌里扬诺夫斯克”的零号船台建造。同时订单很急,要求马上就要开建,而且订单下的定金也很丰厚。为此,就要空出船台来造商船。船台怎么空出来?造了30%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还放在船台上,总不能直接把它推到海里去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