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行:60年来领导干部大是大非观变迁

徐行:60年来领导干部大是大非观变迁

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政治领域的大是与大非占据主导地位;

第二阶段: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上世纪末,以改革开放和发展方式之争为核心的大是大非观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表现出来;

第三阶段:迈向新世纪的阶段,对领导干部坚持什么立场、高举什么旗帜、如何把握方向、怎样转变观念等大是大非观念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梳理和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领导干部的大是大非观,其变迁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第一个阶段:从新中国建立到“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前领导干部的大是大非观具有较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政治领域的大是与大非占据主导地位。第二阶段: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上世纪末。改革开放后领导干部的大是大非观具有现代化理念和改革思维,大是与大非已不仅仅限于政治领域,开始向经济、文化、社会领域扩展。以改革开放和发展方式之争为核心的大是大非观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表现出来。第三阶段是迈向新世纪的阶段。进入新世纪十余年来,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和社会矛盾的复杂化,对领导干部坚持什么立场、高举什么旗帜、如何把握方向、怎样转变观念等大是大非观念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新中国成立初期,领导干部的大是大非观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确立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在生产力十分落后的中国如何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如何确立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探索中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遇到过重大挫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中,广大领导干部逐渐形成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大是大非观。

新中国成立初期,领导干部的大是大非观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确立起来的。国民经济的恢复调整工作和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后,党中央及时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步开始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迈出了国家实现工业化的第一步。正是由于这一时期广大领导干部有明确的大是大非观念,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艰苦奋斗,我党很快就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我国的三大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1956年底也正式确立,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邓小平确定的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使这一时期领导干部的大是大非观念发生了变化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发生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邓小平确定的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使这一时期领导干部的大是大非观念发生了变化。广大领导干部皆认识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对邓小平提出的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有了共同的认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不仅标志着党的大政方针的战略抉择,也标志着全党思想观念特别是领导干部大是大非观的一个重要转变。

随着党的工作重心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改革成果的日益彰显,新一代领导干部的大是大非观也不断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发展,不但由过去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被认知为新时期的共同奋斗目标,而且对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有了新的认识。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后,这一时期领导干部公认的判断大是大非的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是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二是是否坚持改革开放。前者是立国之本,后者是强国之路,这两个基本标准相互贯通、缺一不可。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