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九五四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 (一九五四年六月十六日) 邓小平

关于一九五四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 (一九五四年六月十六日) 邓小平

主席、各位委员、各位同志:

我今天向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提出关于1954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查和批准。

1954年国家预算草案是依照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第一年度国民经济计划胜利完成的基础上编制的。这个预算草案是与1954年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现将195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1954年预算草案分别说明如下:

一、一九五三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

1953年国民经济建设已取得巨大的成就,胜利地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计划。全国工农业总产值(以下皆为预计完成数)比1952年增长 11.4%(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占31.6%(1952年为28%),工场手工业占7.8%,个体手工业占6.3%, 农副业占54.4%。现代工业的比重,显然是增加了。

1953年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28%。其中国营工业产值增长33.7%,合作 社营增长46.5%,公私合营增长39%,私营增长18.5%。国营工业中34种主要产品,除麻袋、盐、面粉、糖四种因气候、原料等原因没有完成计划外, 其他均超额完成。其中煤完成111.6%,发电量完成103.1%,原油完成109.7%,生铁完成102.4%,钢完成107.4%,棉纱完成 102.6%,纸完成102.9%,卷烟完成119%。

1953年中央财经各部的基本建设投资,比1952年增加了116.6%,其中国营工 业建设的投资增长了145.9%。1953年经济建设的重大项目共173项,工业建设限额以上的项目共107项,1953年建设完成开始投入生产的重大项 目计有:鞍钢的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第7、第8号高炉,西安电站,郑州电站,丰满电站的第7、第8发电机,阜新海州露天矿(部分投入生产)及西北第二 纺织厂等。基本建设完成投资额的91.2%,中央14个部及地方国营工业的基本建设比1952年增长了71.2%。

农业方面,1953年自然 灾害是全国解放以来比较严重的一年,因此农业没有达到原定的计划,但总产值仍比1952年增长1.5%。主要产品除棉花、花生稍有下降外,粮食的总产量仍 略高于1952年的水平。组织在农业生产互助组和合作社中的农户,截至1953年10月的统计,已达全国农户总数的43%,农业生产合作社达到 14,192个。

交通运输方面,铁道新线铺轨589公里,铁道货运总量比1952年增长19.9%;客运总量,比1952年增长36.8%。交通、邮电均超额完成了计划。

国内贸易方面,商品零售额比1952年增长20%左右,其中国营商业增长56.6%。为了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粮食供应的需要,1953年冬季开 始由国家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工作,已收到显著的成效。这在国家的粮食战线上,尤其在推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前进上,是一个重大的胜利。

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953年国营经济各部门职工全年平均实际工资比1952年增长5%以上。由于职工工资、农民收入与工商业者的利润均有增加,就业人数扩大,以及国家经济建设投资大量增长等因素,社会购买力比1952年约提高20%左右。

1953年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亦有很大的发展。教育方面,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完成109.3%,高级中学招生计划完成113.6%,中等师范学校招生计划 完成104%,初级中学招生计划完成128%。卫生方面,卫生部所属全国医院病床比1952年增加25,000张。其他文化科学方面亦均有相应的发展。

上述数字表明,我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第一年度的国民经济计划所规定的各项任务,除农业因有灾害和 296工业的个别项目外,均已超额完成;社会主义和 半社会主义经济的比重,有相当大的增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在不同程度上前进了一步;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也在生产发展 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在上述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1953年国家顶算的执行情况是良好的。根据已收到的决算和预计数字来看,预算收入 方面,不算1952年结余,1953年本年收入共完成2,154,774亿元[1],完成原预算的105.92%,比1952年增长22.45%。各项税 收完成1,194,391亿元,为总收入的55.43%,其中工商各税完成925,259亿元;农业税完成269,132亿元。国营企业收入完成 754,485亿元,为总收入的35.02%。信贷保险和其他收入完成205,898亿元,为总收入的9.55%。

支出方面,总支出共计 2,138,826亿元,为原预算的91.6%,比1952年增长27.41%。经济建设费支出860,179亿元,为总支出的40.22%,其中主要项 目为工业投资428,634亿元;农、林、水利等投资113,169亿元;铁道、交通、邮电等投资124,214亿元。社会文教费支出318,515亿 元,为总支出的14.89%。国防费支出691,878亿元,为总支出的32.35%。行政管理费支出210,069亿元,为总支出的9.82%。其他支 出58,185亿元,为总支出的2.72%。

1953年预算执行的结果,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和行政管理费的支出,比原预算为少。这是因为 这些项目中,某些数字原来编列过大;,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充分保证一切必需费用的同时,注意了节省一切可以节省的开支。1953年的国防开支项目,比原 预算增加了169,341亿元,这主要是因为1953年上半年美国图谋积极扩大朝鲜战争,为了应付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我们必须在国防上采取一些有效的措 施,所以国防费有了较大的增加。

上述收支数字表明,1953年国家预算的执行是有成绩的。预算执行的结果,由于收入超过,支出节减,不仅原预 计要使用的1952年结余300,595亿元(最后决算数实际达到412,322余亿元)没有动用,而且本年收支相抵尚结余15,948亿元。加上 1952年最后决算结余数字,则1953年年终结余共为428,270亿元。这就给国家充实了信贷资金,巩固了货币信用,增加了财政的周转资金。我们在预 算执行中,既保证了国家在经济、文化教育和国防建设各方面所必需的资金,又给国家节减了许多应该减少的支出,增强了财政后备力量。

1953年 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的执行,所以获得上述的成绩,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由于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所组成的人民民 主统一战线的努力,由于各级政府、经济机关、财政机关、职工会对于经济和财政工作的努力,由于全国劳动人民高涨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和伟大友邦苏联在技 术、经验等各方面对我们巨大援助的结果。

但是,必须指出,1953年的财政工作是有不少错误和缺点的。我们在1953年年初对于若干税收制度 的改变,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和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是犯了带原则性的错误的。我们对于地方财政,也有违背因地制宜的作法,而致妨碍地方积极性的毛病。 我们在编制预算时,由于经验不足和对苏联的经验研究体会不够,没有结合国家信贷计划,没有考虑到财政方面的季度差额周转资金,而把上年结余,全部列入预 算,并且作了当年的投资,这样编制预算的结果,不但使我们经常处于信贷资金不足和财政后备力量缺乏的状态,而且在某些方面的投资上,助长了脱离实际的盲目 冒进倾向。有些经过了二、三次削减,才接近了实际。此外,在收入方面,对于工商税收和某些企业收入的计划,订得过于保守,而致执行结果超过不少,这个重大 的缺点,也不能不影响到国家预算的准确性。正是由于有了上述这些主要的错误和缺点,使我们在1953年国家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在现金调度和预算平衡上,曾 经一度出现了不利的情况。这种情况,由于中共中央发出了重要的指示和在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而迅速地获得了改变,预算执行的结果是良好的,其经验 教训则是值得我们深刻记取的。

二、一九五四年的国家预算

1954年国家预算的任务,就是要从增加生产、扩大物资交流、提高劳动生 产率、降低成本、厉行节约和正确地执行税收计划和税收政策等一系列的措施中,增加收入,积累资金,以保证我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第二个年度的国家需要,首 先是工业建设的需要,同时加强国防力量,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劳动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为了实现这一任务,就必须将国家预算建立在可靠的、稳 妥的基础上,就必须坚持收支平衡的原则,并且力求在执行结果上,达到收多于支和有相当的后备力量。

1954年国家预算草案规定总计收入为 2,747,086亿元,其中本年实际收入2,318,816亿元,结转上年结余428,270亿元。总支出为2,494,578亿元,本年支出中,使用 上年结余175,762亿元。本年总计收入中所多余的252,508亿元,作为本年结余,全部充作国家信贷资金和财政的季度差额周转资金。这样,用作本年 的收入数实为2,494,578亿元。现就收支组成内容,分述如下:

预算收入的来源

1954年国家预算的总收入,除结转上年结余175,762亿元外,本年收入为2,318,816亿元,计:

各项税收共列1,325,313亿元,占总收入的57.15%,比1953年预计执行数增长10.96%。其中工商各税为1,044,551亿元,占总收入的45.05%,比上年增长12.9%,农业税征收量仍维持1952年的水平。

国营企业收入共列833,418亿元,占总收入的35.94%,比1953年增长10.46%,若除去不可比的因素,则增长16.58%。

信贷保险和其他收入共列160,085亿元,占总收入的6.91%,比1953年减少22.25%。

这里值得提出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发行的1954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到4月底止,已认购81,600亿元,超过预计36%。其中职工(包括部队 和机关干部)认购的数字已超过1.5倍以上,私营工商业者和城市居民已超过37%。农民认购尚未完结。这表明了我国人民对于国家经济建设的积极支持和对于 人民政府的充分信任。

1954年的国家预算收入,从其来源分析,国营经济缴纳所占的比重,已由1953年的62,60%,增长到 63,58%;合作社经济已由2.48%,增长到2.56%;公私合营经济已由1.23%,增长到2,93%;农民由于人民政府采取了在二年内稳定负担的 措施,虽然本年认购了一定数量的公债,其比重仍由13.48%,降到13.43%;私营工商业则由17.02%,降到15.40%。1954年国家财政收 入来源的分配,是与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增长和公私经济比重的变化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的。

预算支出的分配

我们的国家预算是建设性的和平发展经济的预算,预算资金的绝大部分,用于发展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公私合营企业和社会、文化教育事业方面。其分配情况是:

用于经济建设的拨款为1,132,270亿元,占国家预算总支出的45.39%,比1953年增长31.63%。其中基本建设拨款为751,116亿 元,占经济建设费的66.34%;流动资金160,000亿元,占经济建设费的14.13%;事业费及其他支出拨款为221,154亿元,占经济建设费的 19.53%。这种对于经济建设的巨大的投资,将使我国1954年的工农业总产值,比1953年增长12.6%。

1954年国民经济建设的重 点是发展工业,特别是发展重工业。因而国家预算拨给工业部门的资金即有541,218亿元,占经济建设费的47.8%,比1953年增长26.27%。其 中重工业,即煤炭、电力、石油、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的拨款为423,593亿元,占工业拨款的78.3%;轻工业,即棉纱、麻袋、糖、纸张、卷烟等的 拨款为117,625亿元,占工业拨款的21.7%。这样,不但保证了以一四一项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本年度投资的需要,而且保证了本年度的生产的发展。 1954年的现代工业产值将比1953年增长18.3%。中央各工业部几种主要产品的产量,煤将比1953年增长12.8%,发电量增长14.9%,生铁 增长31.1%,钢增长18.8%,棉纱增长6.2%,纸增长14%,糖增长23.2%,卷烟增长16.6%。

农、林、水利等拨款共为 119,429亿元,占经济建设费的10.55%,比1953年增长5.53%。1954年要求:粮食产量达到3,600亿斤,棉花达到2,749万担, 国营机械化农场增加54个,组织起来参加互助合作的农户将达全国农户总数的59%左右,农业生产合作社增加80,000余个。

铁道、交通、邮 电等拨款为176,493亿元,占经济建设费的15.59%,比1953年增长42.09%。1954年铁道完成铺轨603公里,铁道货运总量比上年增长 15.5%,旅客周转量增长14%。在交通方面,内河货运量比上年增行26.6%,其中国营增长32.6%;海上货运量比上年增长44%,其中国营增长 31.7%。

商业、对外贸易、粮食等拨款127,907亿元,占经济建设费的11.29%,比1953年增长28.05%。1954年全国商 品零售总额计划为3,708,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国营商业增长8.2%,合作社商业增长35%。全国私营商业的零售总额也将有所增 加。

储备物资、城市建设等拨款157,736亿元,占经济建设费的13.93%。

为了逐步实行对于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稳步地扩大公私合营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954年国家用于公私合营企业的拨款为9,487亿元,占经济建设费的0.84%,如果加上其他方面的投资,则用于公私合营企业的投资为25,000亿元。

1954年劳动生产率将有进一步提高,规定国营工业提高13.2%。在发展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1954年全国国营企业职工、文化教育部门和 国家机关人员的平均工资,将提高5.2%。人民购买力将比1953年提高13.8%,劳动人民的生活将获得进一步的改善。

国家预算不仅反映了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加强,而且反映了国家对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关心。1954年国家预算对社会、文化、教育、科 学、卫生的拨款为366,920亿元(社会劳动保1953年增长15.2%。其中用于文化、教育、卫生支出为279,048亿元;用于社会救济和优抚支出 46,578亿元。1954年高等学校计划招生90,505人,比上年增加13,988人。中等技术学校和工农速成中学招生127,130人,比上年增加 24,535人。普通中学高中、初中共招生1,349,650人,比上年增加353,476人。1954年卫生部所属全国医院病床达到207,533张, 比上年增加16,468张。

国家行政费1954年分配238,737亿元,虽然数字比1953年略有增加,但在国家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已由1953年的9.82%降到9.57%。

在进行国民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继续加强我国国防力量。我国从建国的那一天起,就一贯奉行着和平建设的政策,但对于美帝国主义好战分子的战争政策 和敌视我国的行动,必须随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1954年国家预算中所规定的国防费,虽比1953年减少,但仍列了526,700亿元,为总支出的 21.11%,这是完全必要的。

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1954年国家预算支出的60.1%是用于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建设特别是用于工业以及重工 业的建设,只有33.74%用于国家行政、国防和其他方面。而预算中的6.16%则作为总预备费。可见预算的重点是很明显的,它充分地体现了国家在过渡时 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精神,充分地反映了我国人民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

对地方预算的安排

为了相应地发展地 方经济和文化事业,保证国家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的圆满实现,发挥地方政府对发掘财政资源监督收支的积极性,在财政管理上,必须给予地方以适当的权限, 以适应各地区不同的经济情况。因之,在1954年认真贯彻在中央统一领导和计划下的分级管理方针,是完全必要的。

1954年各省(市)地方预 算支出总额为596,462亿元,占国家预算的23.91%,比1953年增长14.9%,其中地方经济建设费占23.86%,1954年地方国营工业生 产总值将比1953年增长31.3%;社会文教费占40.64%;行政管理费占29.16%。在预算中还列有预备费36,185亿元,并在预算之外列有 17,553亿元的周转金。这样就可以保证地方预算的稳固和季度的现金调度。

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部 分,1954年地方经济建设的拨款数字和增长比例是可以满足需要的,各级地方政府应在国家统一计划和配合重点建设的范围内,切实地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作 更好的安排。一方面要使国家资金能够有效地用于生产事业,一方面要严格削减一切非生产性的开支,认真遵守节约的原则。

文化教育事业,直接关系 到人民对文化福利事业日益增长的要求。1954年分配到地方的文化教育事业费,与地方提出的要求,虽还有若干的距离,但就国家支出的整个分配情况来看,数 字已不算小,只要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事业部门,注意控制事业人员编制,详细核定开支标准,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同时在小学教育方面,提倡民办和适当地发 展民办公助的形式,是能够解决问题的。

地方行政支出所占的比例,显然是不小的。为保证国家资金用于建设事业,就要继续坚决地精简行政和事业机关的人员编制,严格控制机关房屋的修建。

地方预算执行的稳妥与否,是关系国家预算收支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级地方政府对于预算的执行,应进行严格的控制。总预备费和跨年度费用,要规定动用办法,严加审核。上年结余应尽可能地用于增加周转金或补足地方国营企业的流动资金,以加强地方预算的后备力量。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1954年国家预算的编制,比1953年的国家预算有了显著的进步。预算的各类收入中,国家税收和国营企业收入两项即占总收入的 93%左右,其他收入不过7%左右,这些收入都是可靠的。在支出方面,一切必要的开支都得到了完全的保证,其数字的确定,都是根据1953年预算执行情况 和1954年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加以审查过的,所以说是比较接近实际的。1954年预算的重大进步,是在编制预算中注意了国家信贷计划,上年结余 428,270亿元,除结转本年使用的175,762亿元外,所余252,508亿元,全数充实了国家信贷资金和财政季度差额的周转资金。另外,在预算中 还增拨了企业部门的流动资金(其中拨给商业部的即有80,000亿元)。这些不但是为国营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扩大物资交流所必需,而且是为巩固国家预算所必 须采取的重要措施。此外,我们在地方预算方面,也作了比较恰当的规定。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1954年的国家预算,在执行中是可以比1953年得到更为 良好的结果的。

三、为增加生产,厉行节约,胜利完成一九五四年预算而奋斗

1954年国家预算收入的来源与支出的分配比例,充分说 明了我们人民民主国家制度的优越性。1954年国家预算的地制,比1953年有了不少的进步,所列收支都比较合乎实际,而且注意结合了国家的信贷计划,这 就使国家预算具有了更为确实可靠的基础。但这不是说,1954年的预算是没有缺点的。由于必须确实保证1954年的一切必要的开支,我们在1954年预算 中,仍然动用了上年结余175.762亿元,这样就使我们在信贷计划和现金周转方面,还可能遇到困难。而尤其要注意的,是在我们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常常 不可避免地要增加新的建设项目和新的投资;我们必须对于美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随时具有高度的警惕,我们还必须警戒着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的袭击。因此我们 决不能对于1954年的预算抱着万事人吉的态度,而必须在全年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在增加收入和节约支出上面,进行不懈的努力和采取有效的措施。毛主席指示我 们:“增产、节约、多留后备力量,是巩固国家预算的可靠的三道防线”,这就是我们在财政工作上必须认真贯彻的方针。我们要争取1954年预算执行的结果, 不但不至于动用17万余亿元的上年结余,而且要求获得更多的结余,以期更进一步地增强国家财政的后备力量。为了实现这个任务,就必须增加收入,节约支出。 因此在执行1954年国家预算中,必须进行如下的努力:

第一,完成国民经济计划。全面地完成与超额完成上述1954年国民经济计划指标,是各 个经济部门按比例增长和国满地实现1954年国家预算的基础。为此,各级政府、各企业单位,必须充分动员,,大职工及人民,继续贯彻增产节约运动,努力完 成国家规定的计划指标;必须努力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并在增加产量和提高质量的条件下力求降低成本。各部门降低成本的指标是:国营及地方国营工业降低 5.2%,铁道交通运输降低5.3%,基本建设中的施工安装费用争取降低8%,国营商业贸易流通费率降低13.7%一13.8%。这些指标,我们相信是能 够完成并且应该超过的。

1954年国家预算的收入来源中,来自国营企业方面的资金,已占到预算总收入的63.58%,而预算的支出,又有45.39%分配到经济建设的基本建设和事业方面。因此,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对加速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预算的圆满实现,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应该指出:1953年国营企业的财务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已较往年前进了一大步,除个别部门外,利润及基本折旧的提缴,大多数部门均超过计划。基本建设投 资完成了计划的91.2%,而中央8个工业部则完成到96.1%。企业财务的组织和制度也较前加强了。会计报表的编造也较前有所改进。有些部门在处理生产 中的呆滞材料和基本建设结余材料方面,亦有一定成绩。但是,在生产计划、基本建设计划特别是财务计划的编制与执行上,是仍然存在严重缺点的。一般的是生产 计划,特别是财务计划偏低,挖掘潜力不够。如国内商业、铁道运输的财务计划就订得较低,因而执行结果,超过很多。对利润、基本折旧基金的解缴,除少数部门 和单位外,大多不及时、不均衡、前松后紧,有的甚至长期占用应缴的款项,这样就损害了国家预算的稳定性。在会计制度的执行上,季度、年度的决算报告,编送 不及时,不完整,质量低,分析研究不够。基本建设计划的执行也有缺点,最重要的是对重点建设抓的不紧,以致投资的使用有些分散,不能及时发挥投资的效能。 某些建筑安装工程,由于设计力量不够,施工准备不好,在年初曾发生严重的窝工现象。已完工程有的是质量不合标准,返工重造,有的结余材料处理不及时,使国 家有用的资材不能物尽其用。基本建设的财务工作上,也存有许多缺点或浪费现象,例如工程预算及工程造价普遍偏高,宽打窄用、大批积压材料,个别单位有生产 与基本建设资金互相挪用,进行计划外的工程等现象。财务结算工作亦做得很差,有的不及时结算,不及时移交生产部门,有的移交生产部门后,没有及时转帐,致 使基本折旧基金不能适时提缴,并影响了成本计划的准确性。

为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贯彻经济核算制度,达到厉行节约,积累资金的目的,各级党 委、政府、经济机关,企业单位,必须严格遵守节约制度,与浪费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必须健全财务计划工作,建立严格的开支审核制度;必须注意寻找窍门、挖 掘潜力、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正确地制定合理的生产定额和技术定额;加强原材料物资管理工作,加强各经济部门的仓库保管工作,克服损耗积压、使 用不当的现象;爱护机器,加强维护检修和安全措施;加速资金的周转,降低杂费开支标准,以求减低成本。企业利润必须按照预算规定的数字和生产的实绩,及时 地足额地提缴入库;那种少打收入,多打支出,压低上缴利润计划的作法是错误的,必须纠正。

基本建设必须从加强计划性和组织性着手,正确地制定 各种定额,施工的管理应按生产区域建立基层责任,制度,逐步建立和健全经济核算制,并逐步建立设计工程预算制度,力求降低工程成本。因此,要求各基本建设 单位要积极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研究如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条件下降低材料定额。对一切已完工程,结余材料应及时处理变价,缴回国库,纠正基 建资金与生产资金相互流用的现象。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各企业部门和基本建设单位的负责人员,还须注意加强财务会计组织,健全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必须把财务工作提到应有的地位,使财务工作和生产工作、基本建设工作密切结合起来,防止相互间脱节的现象。

第二,完成各项税收。1954年各项税收占国家预算总收入的57.15%,税收完成的好坏,是能否顺利实现国家预算的关键。1953年的工商税收工作, 情况还算良好,但征收工作中的前松后紧现象仍然存在,工商业户的偷税漏税现象还相当严重,税收负担上的某些畸轻畸重的现象及个别税工人员的强迫命令的作风 也还没有完全克服。为改正上述缺点,1954年的税收工作,必须经常地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营业情况,认真贯彻税收政策,抓紧收入,进一步改进征收管理工 作。对工商户一面要加强爱国守法纳税的思想教育,一面要继续与偷税漏税现象作严肃的斗争。

农业税工作,必须继续执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3年6月关于农业税工作的指示所规定的各项原则,进一步贯彻公平合理和鼓励增产的负担政策,以便发挥农民伪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三,节减国家机关经费,精简国家行政机构。这是国家积累工业化资金的一个重要方法。毛主席在1950年6月即曾指出:“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是争取财政经济情况根本好转的三个条件之一。所以尽可能地减少一切机关的非生产的开支,厉行节约,是我们必须坚持贯彻的原则。

国家预算所列的经济建设事业费、文化教育事业费和国家机关经费,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人员工资和机关的公杂费用。因此,从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实际需要出发,逐步实行定员定额制度,对节减国家资金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过去曾在经济建设事业费和文化教育事业费方面,规定了若干定员比例和定额标准,这些规定,现在看来还不够具体和明确,某些部分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以致在执行当中仍然存在着某些紊乱现象。例如中学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比例,有1:17的,也有1:10的。又如一张综合病床开支补助标准,有的是523万 元,有的是633万元,高低悬殊,显然是不合理的。今后为使国家资金得到正确合理的使用,节减可能节省的资金,就必须从下而上地根据具体情况,订定既切合 实际又符合节约原则的编制定额和必要的实物使用标准与财务开支标准,然后再由上而下地逐级批准核定,作为核计预算、拨付资金和实施财务监督的依据。

在国家机关经费方面,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仍然是机构大、层次多、冗员多,有些部门或单位的经费开支还有铺张浪费现象。因此,切实地实行精简机构,适当地 减少编制人员,以便提高工作效率,紧缩行政机关经费的开支,还是各级人事部门和财政部门应该注意解决的一个问题。要坚持不经中央编制委员会批准,一律不准 增加人员的规定。某些部门因为行政机关编制紧缩而采取将多余人员挤到事业费内开支的作法,是违反财政纪律的,必须加以制止。各级编制委员会要根据现实情况 提出合理可行的行政编制方案,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要制订出符合实际的开支标准。定员定额一经确定之后,即须按实计算,审核拨款,规定以外的人员开支和项目 以外的费用,除特殊情况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者外,要坚决予以剔除。

第四,加强财政监督工作,严格财政纪律。必须了解,财政监督工作是帮助企 业、事业部门和行政机关改善组织管理,贯彻经济核算,实行严格节约制度的重要方法。几年来,我们虽然对某些企业、事业和基本建设单位进行过一些检查,但表 现得还是软弱无力,或者检查不够深入,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或者虽然发现了问题,而没有对违反财政纪律者进行严正的斗争。官僚主义、文牍主义 在财政部门机关人员中是严重的,不少的人只是埋首案头工作,忙于签发公文,制造表格,热衷于纸面审核预算决算,却很少深入现场进行检查。应该承认,我们还 不善于运用财政监督这个武器,去克服浪费和违反财政纪律的现象,发挥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毛主席曾经多次指示我们注意财政的监督,可是直到现在,这个工 作还没有认真地建立起来,这是一个不能继续容忍的现象,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切实的纠正。为了保证1954年国家预算的正确执行,应将财政监督作为本年 财政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财政部门必须下决心纠正官僚主义和文牍主义,有重点地对某些部门、地区进行实地检查。例如对企业部门,要检查他们降低成本计划、 财务计划、缴款计划是否完成,有无积压原材料和积压资金的现象,非生产的开支是否过大;对基本建设单位,要检查他们的工程造价是否过高,款项是否按计划使 用,使用的效果如何,跨年度工程列入预算是否合乎规定;对文教事业机关,要检查他们的定员定额是否合理,事业计划与财务计划是否相符;对行政机关,要检查 他们是否按中央规定,紧缩编制,精简人员,有无机构庞大,人浮于事的现象。

第五,财政机关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使政治与业务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反对骄傲自满的情绪,严格遵守政府法令,并在执行财政纪律上,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必须认识财政工作是一种综合性的关系到各方面的政治工作,国家预算又是国家计划的具体体现。因此,财政工作人员必须服从党和政府的领导,必须依靠广大人 民群众的支持,必须取得其他部门的配合和帮助,才能做好工作。而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于财政工作领导的加强,经常关心和检查他们的工作,始终是我们完成财政工 作任务的保障。

我们相信,只要能够在工作中贯彻上述各项要求,那么,1954年国家预算的顺利实现,将是没有疑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史料》第二辑

《国家预算决算》(1950-1981)刊印

* 这是邓小平在中央人从政府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注释

[1] 报告中所列1953年财政收支数字为预算执行数。

责任编辑:焦杨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